2016年月26日,習近平接見火箭軍第一次黨代會全體代表(圖片來源: 視頻截圖 網路)
【看中國2023年9月16日訊】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您現在收聽的是自由亞洲電臺的「軍事無禁區」欄目。我是欄目主持人亓樂義。今天談台海形勢。
美國總統拜登(Joseph Biden)上週日對記者說,他的團隊和工作人員仍然與習近平主席的人和他的內閣成員會面。在印度舉行的20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上,他會見中國第二號人物、國務院總理李強。這顯示美中高層接觸沒有中斷。
精確控制戰
拜登指出,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是一場」危機。」從房地產業和青年高失業率的問題可以看出。拜登說:習近平主要的經濟政策」現在完全行不通。」習近平為這些事」忙得應接不暇。」在中國經濟出現困境的情況下,拜登不認為」這會導致中國入侵臺灣,」而且中國」恐怕已經沒有以前那樣的能力了。」
這是當前美國總統對台海形勢的基本判斷。但是也有不同看法。美國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主席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9月11日在外交關係協會的一場對話中表示,中國面臨嚴峻的經濟問題時,」習近平可能會接受更多風險,可能變得更不可預測,並做出很愚蠢的事。」他說,這是中共政權的本質。
解鈴還須繫鈴人。習近平又是怎麼想的呢?對於戰爭和經濟的辯證關係,習近平論述不多。但是他多次談到鬥爭(包括軍事鬥爭)要講究策略,軟硬兼施,無論哪一手都要講求有理有利有節,」以最小的代價爭取最大的利益。」
《解放軍報》去年12月有文章指出,練兵打仗要」珍惜一切代價。」在信息化戰爭的條件下,只要敵人5%至10%的集散節點同時失效,就足以擊垮對方整個體系,如果用力過猛就是浪費。戰爭一旦開打消耗巨大,但是「殲敵一千、自損八百」和「不惜一切代價」的打法,絕不是解放軍追求的目標。
文章強調,當今的信息化智能化戰爭,以大吃小、以多吃少的打法已經過時,以快吃慢、以精吃粗才能吃遍天下,精確控制戰越來越成為發展趨勢。因此,戰爭效益中有許多「臨界點,」需要去深刻認識和把握。
解放軍的重要著作中提到,以精確打擊敵人要害的體系破擊戰,並以較小代價迅速達成作戰目的是現代戰爭的基本作戰方法;精確打擊的意義在於精確控制打擊目標和戰爭成本。解放軍要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將更多追求高效率、低風險和低成本的中小規模精確作戰方式,對臺作戰亦復如此。
應該說,不惜一切代價的戰爭,是一種表達決心的政治宣傳,有其震懾用意;力求以較小代價和附帶毀傷,以及資源最優化的運用並迅速達成戰爭目的,才是解放軍啟動戰爭的最佳方式和途徑。戰爭控製成本況且如此,如果因戰爭而影響總體經濟運轉,賠上更大更多並超出經濟範疇的其他成本,估計習近平也不願看到。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去年11月公布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武統臺灣將為中國帶來慘勝(Pyrrhic victory)。有一組數據或許能讓習近平三思而行。
慘痛代價
研究報告引用蘭德公司(RAND)2016年的一項研究估計,中美之間因臺灣問題而引發長達1年的戰爭,將使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減少25%至35%,美國國內生產總值減少5%至10%。這不包括戰爭對全球供應鏈衝擊,也沒有估計各方對中國制裁、基礎設施損壞或網路攻擊等影響。
除此,戰區範圍內的大部分海上貿易和空運都將中斷。2020年中國港口的航運量約佔全球100個大港口航運量的40%;中國最大港口中有6個靠近臺灣,很可能因戰火受到直接影響。全球近一半集裝箱船隊和六分之五的大型船舶經過臺灣海峽,因戰爭而必須改道。中國貿易完全中斷將使全球貿易增加值減少2.6萬億美元,佔世界GDP的3%。這些數據是基於和平時期全球供應鏈的估值,只反映對貿易的初期影響。
其他影響包括:跨國公司開始撤出在中國業務;中國將面臨巨大的資本外逃壓力和對中國資產的大規模拋售;美國主要盟國即使不參與軍事行動,也可能支持華盛頓在經濟上制裁中國持續數月或數年;以及中國與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和外交關係將顯著惡化,並使中國與周邊地區變得越來越敵對,一些國家可能發展核武器威懾中國。只要中國武力犯臺,有可能激起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印度,以及越南和菲律賓等國軍費支出激增和明顯的反華浪潮。
東南5省市
研究報告指出,如果美國進行有意義的軍事干預,即使推遲幾天甚至幾週,中國的成本也會大幅增加。尤其,臺灣海峽的衝突將直接發生在中國經濟最重要和人口最稠密的東南沿海省份。
去年7月中國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召開東南沿海省份針對當前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指出,東南沿海5省市(江蘇、浙江、福建、廣東、上海)的經濟體量佔全國三分之一以上,財政收入佔全國近4成,對中央財政上繳貢獻比例近8成,是挑起國家發展和穩定經濟的大梁。
他還說,東南5省市吸納全國70%跨省農民工就業(近2億476萬人),中國經濟取得今天成就農民工功不可沒,而且農民工已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東南沿海地區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進出口佔全國近6成,並且更深的融入世界經濟。
戰爭一旦發生,中國東南沿海5省市縱深在1,000公里內,大多在臺灣遠距不對稱戰力的火力覆蓋範圍內,對美國遠距作戰來說更不在話下。毀掉臺灣,以中國最精華的東南沿海5省市為代價,對中南海的領導人來說,恐怕很難下動武的決心。
研究報告指出,要精確評估台海衝突的影響極其困難,部分原因是沒有類似的歷史案例(世界兩大經濟體開戰)可供借鑒。俄烏戰爭造成的經濟影響不適用於台海,因為俄羅斯的經濟規模遠遠小於中國,西方大國沒有直接參與戰鬥,西方的制裁也沒有完全阻止俄羅斯的主要出口。
面對中國會不會武統臺灣,最困難的問題在於,外界不能假設中國領導人會繼續進行合理的成本效益分析。因此,需要找到直接明確的方式,向習近平傳達一旦對臺動武將面臨慘痛代價是如此至關重要。
軍事服從政治
9月11日在臺北有一場地緣政治高峰論壇,美國現實主義學派的代表人物、芝加哥大學教授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以《臺灣應該從烏克蘭獲得什麼樣的經驗教訓?》為題發表演講。他說,若中國判斷沒辦法快速奪取臺灣,贏過美國等盟友,就不太可能發起戰爭。不過在政治層面的考量因素更為重要,因為戰爭是政治最終手段。
這個說法很準確。習近平對於戰爭和政治的辯證關係有過不少論述,並且清楚闡明,軍事服從政治,戰爭是政治的繼續,這是馬克思主義戰爭理論的一個基本觀點。習近平說,籌畫和指導戰爭,必須深刻認識戰爭的政治屬性,」從政治高度思考戰爭問題。」
習近平指出,新中國成立後在邊境地區打了幾仗,都以有限目的,快打快收為原則,沒有被套住,沒有陷入戰爭泥潭,在政治上掌握了主動。如今這個政治上的主動,可以理解是指中共政權安全無虞(包括習近平本人權位);改革發展大局沒有被破壞的危險;國家總體發展進程沒有被打斷的危險,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沒有被遲滯或中斷的全局性風險。如果對臺動武,影響上述任何一項或帶動連鎖反應,習近平都會三思而行。
以上四個層面,又以政治安全最為重要,也就是政權安全和制度安全,如果對臺動武威脅這兩項,習近平更不敢輕舉妄動。在習近平眼中或者對所有中共領導人來說,戰爭與政治的辯證關係,比戰爭與經濟的辯證關係重要得多。如果對臺動武,引發中國大範圍或全局性的經濟震盪,進而威脅到政治安全,又另當別論。
鋌而走」險」
或許可以這樣理解,如果習近平判斷政治上有需要,即使軍事上有困難和風險,他有可能對臺鋌而走險。這個」險」是走在傳統戰爭門檻之下,以有限目的,不與美國全面開戰為前提,對臺發動戰略威懾和快打快收的軍事行動,確保台海形勢維持大國競爭的均衡局面,直到本世紀中葉,中美兩國力量對比出現翻轉。
中國的戰略威懾方式有8項,其中6項已在近年的圍臺軍演中應用,另外還有」限制性軍事行動」和」警示性軍事打擊」尚未用上,前者包括對臺局部海空域進行管制或封鎖;後者是對臺特定目標實施小規模打擊,包括針對臺灣的無人外島進行火力試射或適量升級,以小戰方式增強威懾效力。
這中間有很多灰色地帶可以組合運用,中國沒有必要一步到位,發動風險最大、難度最高、時間又長的全面對臺動武。美臺之間的戰略協作,是要找到直接明確的方式,向習近平傳達一旦對臺動武將面臨慘痛代價。同時讓北京知道,即使運用上述提到的戰略威懾行動,也得不償失。
本欄目每週五首播新節目,之後還有幾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聽,或透過YouTube及RFA官網收聽。
聽眾朋友們,您現在收聽的是自由亞洲電臺的「軍事無禁區」欄目。我是欄目主持人亓樂義。謝謝大家收聽。下次再會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