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智則人與之訟,任力則人與之爭。(圖片來源:手繪插畫志清/看中國)
《淮南子》是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收集史料、文獻集體編寫而成的一部著作,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子》。梁啟超說:「《淮南鴻烈》為西漢道家言之淵府,其書博大而和有條貫,漢人著述中第一流也。」
《淮南子》成於眾手,內容廣博,融合先秦諸子的思想。《淮南子》於20世紀有英文和日文的全譯本,以及法文和德文的節譯本,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
本篇為讀者介紹《淮南子》中《詮言》篇的部分內容。
【原文】任智則人與之訟,任力則人與之爭。未有使人無智者,有使人不能用其智於己者也;未有使人無力者,有使人不能施其力於己者也。此兩者常在不見。
[大意]任用智術則容易導致與人爭辯,任用武力則容易導致與人爭鬥。不可能使別人沒有智術,但可以使別人無法在你身上使用智術;不可能使別人不崇尚武力,但可以使別人無法在你身上使用武力。這兩種情況,要訣是不顯現或顯示自己,崇尚的就是無形不現——藏無形。
處於尊貴擁有崇高地位的人,因為堅持公道而沒有私見,所以稱他為尊貴,而不稱他為賢能。擁有廣大土地的人,因為遵循常規而不玩弄權謀,所以人們稱他為公平,而不稱他為聰明。對內沒有殘暴的事情招來百姓的怨恨,對外不以賢能的行為招致諸侯的猜忌,上下禮節遵循而不偏離,好發議論的人因為看不到想看到的形跡而無法評頭品足,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藏匿於無形之中。如果不是藏匿於無形之中,誰不能知道他的情況呢?
夏商周三代君王所遵循的道路,就是因順。所以大禹疏導長江、黃河,是因順遂水的流勢而疏通的;後稷種植穀物,是因順土地的特質而栽植的;商湯、周武王平定暴亂,是因順時勢而行動的。所以天下可以得到但不是靠強力來奪取,霸王和帝王的地位可以接受但不可強求。
任用智術則容易導致與人爭辯,任用武力則容易導致與人爭鬥。不可能使別人沒有智術,但可以使別人無法在你身上使用智術;不可能使別人不崇尚武力,但可以使別人無法在你身上使用武力。這兩種情況,要訣是不顯現或顯示自己,崇尚的就是無形不現——藏無形。
所以君王的賢能不顯露則使諸侯不戒備,不賢的事情不顯露則使百姓怨恨無從產生。百姓不怨恨,那麼民眾的力量你就可以得到,諸侯不戒備,那麼奪取天下的時勢就可以利用。事業是與眾人共同完成的,功業是靠順應時勢而生的,而聖人就要在這其中不顯露行跡,看不出他參與了什麼、做了什麼。所以《老子》說:「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大概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鼓不隱藏聲音,所以敲擊時會發出聲音。鏡子不淹沒形象,所以外物照鏡時會映出影像。金鐘石磬可以發聲,但不叩擊它們就不會鳴響。管簫可以發音,但不吹奏它們就不會發出聲音。聖人深藏不露、虛靜內守,不做倡導的事,事物來了就加以節制,採取相應的行動。
粉飾外在行為會傷害內質,放縱情感嗜欲會傷害精神,表現文采會遮蔽質樸。一刻都不忘掉要做個賢能的人,這必定會困擾本性;走百步路卻一直注意自己的步態儀容的人,這必定會勞累他的身體。因此羽毛豐滿翅膀硬朗有力的飛鳥,因善飛而傷損它的骨骸;枝葉繁茂的樹木,因枝葉消耗而損害它的根部。能夠兩全其美的,整個天下都難以找到。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