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中國人最常見的食品,也產生了很多俚語。(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很有趣,中國黎民百姓最常吃的豆腐,誕生時卻帶著股子仙氣。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
原來兩千多年前,淮南王劉安在壽春(今安徽省壽縣)時,廣招方術之士燒汞煉丹,以求長生不老之術。劉安曾宴請八位著名方士在「八公山」燃起爐火,用黃豆磨漿燒開,加鹽鹵,實驗煉丹。結果,一粒丹沒煉出來,卻煉出了雪白細嫩的東西,這是什麼?嚐一嚐,入口即化,美味無比,豆腐於是誕生。
後來發現,豆腐營養豐富,老少咸宜,古人譽之為「東方龍腦」。千百年來,豆腐滋養了中國人的胃口,民間還產生了有關「豆腐」的俚俗,有的幽默,有的很有警醒意味。
例如,豆腐好吃,便宜,又有營養,為什麼農村老話說「豆腐不當飯、桃花莫多看」?豆腐當飯吃,為什麼不行呢?原來,由於豆腐是豆製品,草酸鹽含量高,如果每天當做主食食用,會引發結石病。所以家庭主婦都知道豆腐不能用作主食。中國人的傳統主食推崇大米、麵食類,是有道理的。
從食物引申到「吃豆腐」的說法,「吃豆腐」通常指不正經、調戲、佔女子便宜的行為,有人以言語或小動作騷擾女孩,滿足一下不齒的慾念,但藉口沒幹什麼大壞事,來解脫不法行為。這在老年人看來,不是什麼好事,抱著僥倖心理是很危險的。
桃花美麗動人,古人寫了很多關於桃花的詩文。(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接下來「桃花不能多看」,意思也很明顯。古人詩文中經常出現「桃花」。《詩經·周南·桃夭》曰:「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唐代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此門,人面桃花。人面不知去向,桃花笑春風。」人們便把男女情事喻為桃花。
「桃花不能多看」就是說,對待男女關係要謹慎,也要知道抵擋誘惑。過於沉溺其中,害處大,驚醒色慾心重的人。
中國人經常說「萬惡淫為首」,以亂搞男女關係為首惡。很少人知道「萬惡淫為首」接下來說的是:「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也就是說,男女行為不軌是罪惡,深究到內心的話,人看到帥男美女會冒出一些色的念頭,即使不在行為上犯罪,這些念頭也要警惕。
老一輩人說:歸正行為,從克制心念開始。(圖片來源:Pixabay)
老一輩人知道這個意思,所以規勸年輕人時,講話比較客觀:看到美女,動了心,但要用德行去克制,不能輕佻地以語言挑逗,或者以小動作賺人家便宜、「吃豆腐」。另外,有人來誘惑時,不要覺得走了「桃花運」就飄飄然,對誘惑要有些抵抗力,別多看,看多了,想多了,容易出問題。這就是「豆腐不當飯、桃花莫多看」的意味。
豆腐是中國人飯桌上最常見的食物,俚語、俗語和故事都來源於生活。所以民間關於豆腐的說法還有很多。
從豆腐的材質、特性派生出的有:比如有人要是和身材矮胖的人拌嘴,就說他「沒有三塊豆腐高」;要是讚揚某人算帳清楚,就說「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比喻某人話不饒人但心不錯,就說「刀子嘴,豆腐心」;遇到麻煩不知從何說起,會說「馬尾穿豆腐——提不起來」等,既形象又幽默,流傳範圍廣泛。
從豆腐製作、調理過程,也產生出一些熟語,例如:「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豆腐房的石磨——道道就是多」、「豆腐房的驢——聽喝」、「豆腐房的驢——轉圈子」(這是在批評人講話繞彎子);「銅刀切豆腐——兩面光」、「豆腐好吃磨難推」、「豆腐多了一泡水,空話多了沒人聽」。這些話聽起來一語雙關,有諷刺意味,但又不帶髒字,發人深省,體現出老百姓的智慧。
另外,起早貪黑,挑著擔靠「賣豆腐」的為生的人,艱難不易。從這種營生也產生一些俗語。例如「夜裡尋思千條路,早起還是賣豆腐」、「賣豆腐的掉在河裡——人死了架子不倒」、「賣豆腐的摔挑子——傾家蕩產」、「關公賣豆腐——人硬貨軟」、「武大郎賣豆腐——人慫貨軟」、「吃豆腐報肉賬」(比喻弄虛作假)。
連豆腐製品也成為別開生面的熟語,例如將「豆腐乾」,特指報刊雜誌上篇幅短小的詩文;「凍豆腐——難辦(拌)」,指事情複雜化了不好處理;「臭豆腐——聞著臭,吃著香」,比喻某種人雖脾氣性格不合群,但有能力或專長是個可用的人才。
更有趣的是,甚至连渣子都有熟语,如「男人三十一枝花,女人三十豆腐渣」「自己誇成一枝花,別人貶為豆腐渣」「豆腐渣下水——一身松」等。最糟糕的是近代產生的「豆腐渣工程」,讓人一聽就腦裡出現一幅官僚和奸商害人不淺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