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3年7月10日訊】離岸人民幣,也就是中國大陸之外的人民幣,已經成了近期人民幣匯率失控的根本性問題。這些人民幣游離在中國央行的監管系統之外,並且可以和歐美各國的貨幣自由兌換、自由定價,形成離岸匯率,並反過來影響中國大陸境內的人民幣匯率,尤其是近年來,人民幣離岸交易市場所形成的離岸匯率,對境內的人民幣匯率出現了壓倒性的定價權。出現這種現象的唯一原因,就是離岸人民幣的規模過於龐大,已經超過了中國央行的控制能力。那麼現在,問題來了:離岸人民幣的規模到底有多大?
按照中國官方一直以來的說法,目前人民幣的境外存款規模大概就是2萬億人民幣,這個數據正確嗎?那麼,我們就從這一數據開始闡述這個問題。
2022年,全球貨幣結算系統Swift總支付金額約2千萬億美元,其中人民幣全年的支付佔比約2.13%,年支付金額約42.6萬億美元。按照2022年人民幣兌美元平均匯率6.726折算,大約為286萬億人民幣。而中國自己的跨境人民幣結算系統CIPS(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s System)2022年的總支付金額為96.7萬億人民幣。Swift系統既包含金融交易的支付數據,也包含國際貿易的支付數據,而中國的這套CHIPS系統,主要是貿易支付數據,這些數據也基本上都包含在了Swift系統數據中。那我們就按Swift系統的數據來展開,因為它的數據更加完整。
286萬億的人民幣境外收支規模,是收支雙向流動的數據,除以2也就是143萬億人民幣的單向流動。如果境外只有2萬億人民幣的話,那麼每1元錢在一年內都流動了71.5次,每五天就要全部流動一次。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沒有任何一種金融產品或者貨物貿易有如此高頻的貨幣往來需求,不可能所有的資金都在做5天期的短期拆借。如果我們按照相對合理的流動速度,部分資金做短期拆借,部分資金躺著不動吃利息,部分資金在貨物貿易中進行中期流動,全部資金平均每個月流動一次的話,那麼境外的人民幣存款規模應該是286萬億/2/12=12萬億人民幣。現在我們的問題是:境外有可能存在超過10萬億元的人民幣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回頭來看一下中國官方統計的離岸人民幣到底是怎麼統計的,所謂2萬億的數據到底靠不靠譜。
關於離岸人民幣的存款總量,中國銀行有統計數據,因為它是境外業務做的最大的中資銀行。央行也有統計,因為管理著跨境支付系統。現在,我們把這兩家的數據放在一起比較一下。
中國央行每年都會發布《人民幣國際化報告》,一般都是9月份發布上一年的數據。2022年的數據還沒出來,我們就看看2021年的好了。根據央行的報告,2021年底的離岸人民幣存款規模為1.54萬億,但是,中國銀行給出了完全不一樣的數據。中國銀行每個月都會發布人民幣指數報告,在2021年12月份的報告裡,中國銀行給出的則是完全不同的數據:2021年底的離岸人民幣存款規模為2.48萬億,這兩個數據之間的差距接近1萬億,而這種巨大的差值只能告訴我們一件事:對於境外人民幣的真實存量,中國官方其實缺乏全面系統的統計手段。
接下來,我們進一步追索:中國央行統計離岸人民幣的方法到底是什麼?要知道,世界各地的各國(地區)政府裡,也就只有香港政府金融管理局確實會單獨進行人民幣存款的統計,這是因為香港和大陸的特殊關係。但是,其他國家和地區,他們並不會特別統計人民幣存款的規模,而都是籠統的統計為「外幣存款」,比如說,在英國的離岸人民幣存款約800來億,這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好在這個數據的來源並不難找。這個800多億人民幣存款的數據來源,是由倫敦市金融城區政策與資源委員會與中國央行的歐洲事務處聯合進行的統計,金融城是倫敦市的一個區,而他的政策與資源委員會,甚至連正式的政府部門都算不上,只能勉強說是半官方的協調性組織。即便是倫敦市政府,也沒有金融業務管轄權,無權要求各銀行交出後臺數據,更不用說他下屬一個區的協調性組織了。這種機構與中國央行合作的統計數據,僅僅只能統計在英國的中資銀行經手的人民幣存款,針對外匯公開交易市場上的人民幣保證金部分進行粗略估算,而不可能對各銀行的人民幣存款作出全面的統計。要驗證這個觀點需要進一步的證據,剛好,英格蘭銀行也就是英國央行,每個季度都會追倫敦外匯交易市場上的人民幣相關數據,我們可以對比一下。2021年底,英格蘭銀行統計的倫敦換匯交易市場中的人民幣存款為98.45億英鎊,按照當時8.474的人民幣對英鎊匯率折算,就是834億元人民幣,與中國央行的數據大致吻合,也就是說,中國央行確實僅僅統計了倫敦外匯交易的人民幣存款,其實也就是外匯交易保證金的數據,而這當然不是整個英國銀行系統的全部人民幣存款數據。這其實意味著,除了香港以外,中國官方發布的其他所有國家的離岸人民幣存款數據,其實都不靠譜。
中國官方能夠統計到,其實僅僅只有當地外匯公開交易市場的人民幣存款數據,也就是交易保證金。至於存在當地銀行賬戶裡不參與到外匯市場的人民幣存款,根本就統計不到。這個道理就好像俄羅斯央行想要在中國統計俄羅斯盧布的存款總量一樣是做不到的。
中國方面對於外匯存款,一直也只是統計一個籠統的總量,不需分割幣種。中國這種嚴格的外匯管制國家都沒有顆粒度如此細緻數據,那麼國外就更加如此。現在我們已經明確,境外的人民幣存量其實缺乏有效的直接統計路徑,不僅是在英國統計不出來,新加坡、臺灣、日韓等離岸人民幣聚集的地區,其實也都統計不出來的道理是一樣的。那麼,我們能不能進行側面的推理,推測出一個相對合理的數據呢?
在這裡,首先要給出的是中國的外債數據。中國的外債其實分為人民幣外債和外幣外債兩種兩大類。人民幣外債就是在人民幣離岸市場發行的外債,由境外持有人民幣的主體認購。從2015年開始,外匯管理局才對這兩類外債進行區分併發布相關數據。這裡給出了從2015年到今年一季度的全部外站數據。2016年,人民幣外債存量下降到近年的最低點33831億元人民幣,到2021年底上升到近年來的最高點78850億元人民幣, 5年的增量為45019億元人民幣。注意,人民幣外債在發行完成之後,這筆錢會從境外提回到境內,也就是說在這5年時間裏,離岸人民幣每年被中國淨拿走9千億,沒有任何問題,也沒有引起境外的任何波瀾。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各類金融主體進行人民幣拆解,利率也一直保持相對穩定,與境內主體進行資金拆借的利率基本保持一致,這就是資金量非常充裕的表現。再強調一次,離岸人民幣被拿走45000億元沒有引起任何問題,風平浪靜。這只能意味著一件事漫:離岸人民幣剩下的存量,一定大幅超出45000 億元,至少要超出一倍以上,才能維持整個資金池的充盈和平穩。這就呼應了本文開頭的計算,離岸人民幣人民幣的存款規模必須超過10萬億元,才與的Swift系統的支付規模相符合。
接下來的問題是:人民幣流出中國,本來應該走的都是正規合法通道,也就是每一筆出去的錢,按道理都應該在中國央行的監管之下,那為什麼中國央行居然無法準確統計離岸人民幣的總量呢?在這裡,我們必須講述一個不算秘密的秘密了:深港之間的地下貿易。
長期以來,從香港到深圳存在著規模龐大的外貿進口,進口貨品種類包括各種受限制的精密晶元、電子器件、數以萬噸級的牛肉豬肉等食品。這個地下貿易市場,就是人民幣從地下流出中國的通道。這條通道到底有多大呢?其實在官方數據裡都能查到。
根據中國海關的數據,從1997年到2022年,中國大陸累計從香港進口了2837億美元的貨物,這個規模真是不大。但是,請注意這個但是,在香港政府那邊,出現了完全不一樣的數據:從1997年到2022年到香港累計對大陸出口了53994億美元的貨物!大陸和香港之間的數據差異高達51147億美元,以這26年的平均匯率7.26計算,就是37萬億人民幣。這些37萬億的進口貨品沒有向中國海關報關,當然就不可能以正常的方式結付外匯,要把錢付出去,大概有一半是走地下錢莊的,以對倒的形式進行支付,也就是在境內向地下錢莊付人民幣,錢莊就在香港向賣家付外匯。以地下錢莊對倒的方式進行操作,人民幣並不會出境,但是地下錢莊的成本很貴,甚至高達三四成。而另外一半,就是手背肩扛,把人民幣現鈔螞蟻搬家帶到香港。這些錢要在香港的銀行完成入賬手續,必須要提供出口憑據,所以香港方面的出口報關數據就高的嚇人了。也唯有這麼多年手背肩扛出去了約16.5萬億的人民幣,這才能在中國大陸借外債借走了4.5萬億人民幣之後,在離岸人民幣市場依然保持著大概12萬億人民幣的存款規模,足以保持充沛的流動性。各位,這裡再次出現的12萬億人民幣的數字,與本文開頭計算出來的12萬億再次形成了相互印證,而這大概就是現在境外的離岸人民幣比較合理的存量規模了。當然,在中國的外債全部償還之後,這個規模又會超過16萬億。
而在這些錢之外,還有一筆錢,乃是中國官方與外國政府執行的貨幣互換協議,被納入外匯儲備的人民幣。根據央行的統計,截至2021年底,協議生效的互換金額為3.54萬億人民幣。離岸人民幣匯率之所以持續下行,並不完全是因為貨幣互換國家拋售人民幣,也是因為人民幣本身的問題、中國經濟本身持續下行的問題、以及經濟復甦被證偽的問題,其實就這麼簡單明瞭,沒什麼陰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