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0日,時任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全國人大會議期間出席了關於金融改革與發展的新聞發布會。(圖片來源:Lintao Zhang/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7月4日訊】(看中國記者苗薇綜合報導)中共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日前獲任央行黨委書記,為央行行長更迭鋪路。這位學者型官員意外獲得提拔,引起關注。外界分析,在中國經濟復甦乏力的背景下,央行行長更像是一份越來越難當的苦差。
潘功勝上位「有些意外」
據中共央行官網消息,7月1日下午,潘功勝被任命為央行黨委書記,免去郭樹清黨委書記職務、易綱的央行黨委副書記職務。
公開資料顯示,現年60歲的潘功勝,潘功勝曾在劍橋大學做過博士後研究,也曾是哈佛大學的研究員。他曾先後在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任職;2012年6月出任央行黨委委員、副行長,2016年1月起兼任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此外,他還任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組長。
潘功勝是上屆中央候補委員,但他在二十大上不但未成為中央委員,連中央候補委員都未保留。但他的前任郭樹清曾經是中央委員。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消息,潘功勝此次上位令外界「有些意外」。知情人士對《華爾街日報》透露,這項出人意料的任命上週才敲定。
知情人士表示,潘功勝晉升為央行黨委書記後,可能會被任命為央行行長。在這個職位上將擁有比前任易綱更大的權力。易綱擔任行長期間只任黨委副書記。
該報此前報導指,中國金融集團中信集團董事長朱鶴新被視為接替易綱的主要候選人。而習近平心腹、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將兼任央行黨委書記。
《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表示,中共領導層最終傾向於潘功勝,因為他有國際背景,並期待他能與全球央行行長更容易地進行合作。報導指,更換央行掌門人是中共金融系統崗位調整的一部分,習近平遴選的經濟團隊目前基本由其親信組成。
自由亞洲電臺專欄作家7月3日發文表示,他一度認為潘功勝在央行系統就地升遷的可能性不大了。從這個角度分析,如今的潘功勝突然被宣布為央行黨委書記,確實可以說令人意外,簡直就是「鹹魚翻身」。而之所以出此「意外」,有一種解釋是卻原來這個潘功勝在去年10月的二十大上未能進入中委就是個「意外」。一個令當時的中共決策層感到吃驚卻也無法補救的「意外」。
潘功勝曾直言房地產「中風」
港媒《星島日報》報導說,無論新任央行行長最終屬誰,都要面對目前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大陸亦難獨善其身,最近的中國經濟數據都顯示內地放緩,市場觀望央行「放水」力度,以挽救經濟等。
此外,人民幣持續貶值亦成為央行一大難題。央行6月底承諾,要加大力度穩定人民幣匯率。目前人民幣匯率接近15年來的最低水平。
中國房地產業持續衰退。雖然中共當局一再限制樓市降價,但越來越難以阻擋房價下跌的大趨勢。在巨大的經濟壓力下,一些地方政府也開始默許開發商變相降價。
外界分析,在中國經濟復甦乏力的背景下,央行行長更像是一份越來越難當的苦差。
潘功勝在今年3月舉行的中共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談到部分房企暴雷事件時表示,2021年下半年以來,以恆大為代表的部分房地產企業由於長期「高槓桿、高負債、高週轉」經營,患上了嚴重的「高血壓」,資產負債表持續處於高風險狀態,最終從「高血壓」變成「中風」。這是他發表了較更為生動的言論之一。
潘功勝在2017年北京打擊加密貨幣期間,也曾打趣地說,「坐在河邊看,總有一天,比特幣的屍體會從你面前漂過」。
央行恢復一人兼任兩個最高職
《華爾街日報》早些時候報導稱,中國計畫任命潘功勝為央行行長,這將使央行恢復近幾十年來由一人兼任兩個最高職位的常態。
若潘功勝擔任央行行長,這意味著中共央行將取消現有的雙首長制,恢復周小川時期的模式,由一人身兼黨委書記和行長。周小川自2002年起在央行黨委書記、行長的職位上工作了15年還多。
不過,也有專家分析指出,既不是中央委員、也不是中央候補委員的潘功勝,在黨內的地位相對較弱,可能會導致中國央行在最高層經濟決策中的影響力減弱。
專家:何立峰盯緊金融系統 潘功勝作用有限
中共央行網站在報導潘功勝的任命時,提到「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經濟增長動能有待鞏固」。《證券時報》還表示,他「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鉅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
《中國人民銀行的崛起》合著者、澳洲格裡菲斯大學高級講師馮輝對《南洋商報》表示,在習近平的第三個任期內,該央行不太可能在宏觀經濟決策中發揮任何主要主導作用,而將更多地充當技術顧問。
時事評論員王赫分析說,現在中國經濟衰退情況很難扭轉,這是長期畸形發展的爆發,再加上國際經濟環境逆轉的疊加,潘功勝很難有大的作為。「他的作用只是從專業角度給當局提供一些建議,但他的建議能不能被採納則是另外一個問題。」
王赫表示,當局敢用潘功勝,也是因為他屬於技術官僚,沒有很明顯的政治派系問題。加上中共搞金融機構改革,成立了中央金融委員會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金融委員會應該是何立峰掌管,在這樣的領導架構下,現在央行的權力跟過去央行權力相比是弱化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