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圖片來源:OLGA MALTSEVA/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6月30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綜合報導)俄羅斯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首腦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發動短命兵變事後表示,此次行動只是為了抗議俄國防部想要瓦格納集團7月1日起「不復存在」。英國BBC記者日前聯繫瓦格納招募中心,發現該組織仍在招募新兵,且新兵簽約對象並非俄羅斯國防部,表明組織仍獨立運作,未被解散。
瓦格納沒解散 招募中心照常徵兵
俄羅斯雇傭兵「瓦格納集團」在俄烏戰爭中幫俄羅斯軍隊立下不少功勞,聲勢漸漸壯大似乎漸漸壓過俄羅斯正規軍,瓦格納首領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常常痛批俄國防部不給彈藥,多次要求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下台。
瓦格納一日未遂兵變之後,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要求所有在烏克蘭作戰的「志願分遣隊」人員要在6月底前與國防部簽約,被廣泛解讀為要「接管」瓦格納。但BBC記者發現,瓦格納在俄羅斯的招募中心仍在運作,經電話確認後證實瓦格納還是照常徵新兵,且應徵者是直接與瓦格納傭兵組織簽約,而不是與俄羅斯國防部簽約。
英國媒體BBC 6月30日報導,記者利用俄羅斯電話號碼,致電10多家位在俄羅斯境內的瓦格納新兵招募中心,並稱自己是幫一位弟兄詢問,所有招募中心的員工都證實瓦格納仍在招募新兵,一切照舊。
俄羅斯西北部摩爾曼斯克(Murmansk)一名招募中心的女子告訴記者:「我們仍在工作,如果有甚麼變化組織會告訴我們,但我們沒接到任何消息。」
據了解,瓦格納的招募據點通常位在各地的武術學校和拳擊俱樂部,一名員工說「如果有人想來,只需要打電話給我們,我們就會安排一天見面。」報導也透露,瓦格納士兵的月薪為24萬盧布,合約期限為6個月。
伏爾加格勒(Volgograd)招募中心的員工表示,如果今天有人報名,「我們明天就可以部署他」,並證實白俄羅斯現在也是新兵可能前往的目的地之一。
報導指出,新兵簽約對象是瓦格納組織,並不是跟俄羅斯國防部簽約,一名員工在電話中強調「這絕對與國防部無關。一切都沒有停止,我們仍在招募。」可見組織目前仍正常運作,並未有解散的跡象。
衛星圖顯示白俄羅斯軍事基地新動向
普里格津前往白俄羅斯,瓦格納集團看似分崩離析。但有衛星畫面顯示,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Minsk)東南方一座閒置的軍事基地近日似乎建立了新設施,外界猜測可能是要讓瓦格納集團遷往該處,將設施作為新據點。
普里格津於27日抵達白俄,俄媒此前報導,瓦格納可能在白俄羅斯阿西波維奇鎮(Asipovichi)附近一座軍事設施內設立新的基地。據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哨兵2號(Sentinel-2)衛星27日捕捉到的畫面顯示,阿西波維奇鎮附近的采爾村(Tsel)出現成排的矩形建築物,類似軍營帳篷的形狀。與14日的照片比對,當時軍營內似乎還是一片空地。
瓦格納全球傭兵向俄軍基地報到?
瓦格納首領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6月26日在電報群telegram釋出一段錄音訊息表示,因為受到俄羅斯軍方不公正的待遇而開始「正義遊行」,瓦格納集團沒有表現出任何的侵略性,但還是被俄軍的飛彈與直升機襲擊,遊行的目的是避免瓦格納組織的毀滅,我們對不得不擊落俄羅斯直升機感到遺憾。
普里格津這份長達11分鐘的聲明稿直接點名俄羅斯國防部要在7月1日吞併瓦格納傭兵團。
普里格津在視頻中說:「由於(俄國國防部)的陰謀,與欠缺考慮的決策,他們要瓦格納在2023年7月1日解散」。我們希望追究那些在對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中犯下錯誤的那些人的責任,而「正義遊行」證明了該國存在嚴重的安全問題,當第一突擊隊接近莫斯科時明顯會有流血衝突,但我們覺得「展示我們想做的事情就夠了」,所以才撤回。
有媒體報導,克里姆林宮已經開始在全球全面接管這個準軍事集團。據悉,除了俄國與烏克蘭之外,尚有在敘利亞的6000名傭兵已遵守命令向俄國軍基地報到。
美國《華爾街日報》6月28日報導,多年來,瓦格納集團一直充當中東和非洲獨裁政權的安全部隊,最近又開始向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進軍。加上烏克蘭和俄羅斯境內的勢力,瓦格納雇傭了超過3萬名士兵。
在馬利,該國政府每月付給瓦格納1000萬美元,協助對抗伊斯蘭極端分子。西方官員表示,瓦格納每年在非洲賺取數億美元,這是維持俄羅斯在非洲大陸影響力和為烏克蘭戰事籌措軍費的重要資金來源。瓦格納的收入來源包括向俄羅斯出口蘇丹黃金,以及從中非共和國向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出口鑽石、向巴基斯坦出口木材。
在瓦格納兵變後,俄羅斯副外長維爾新尼(Sergei Vershinin)飛往敘利亞,親自向敘利亞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傳達訊息,瓦格納士兵不得在敘利亞獨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