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單純的本性使他們有很強的自我心理恢復力。
現代社會處處壓力大,環環相扣,即使天真爛漫的孩子也難倖免。孩子心情不好,情緒低落,並不會像大人一樣掩飾,而是一下子表現出來,父母看在眼裡,急在心裏,恨不得馬上讓孩子快樂起來,恢復正常。這時候,該怎麼辦呢?往往講大道理,起不到好的效果,花大錢買個禮物?吃頓大餐?這種物質上的刺激恐怕也不是每招必靈。
俗話說,「心病還需心藥醫」。找到原因,對症下藥當然好,可是孩子的心事誰能立即猜到?除非他自己願意全盤托出。一籌莫展之時,家長不妨先穩下來,緩一緩,別太逼著孩子高興,因為強扭的瓜不甜。
如果世上真有解開孩子心鎖的靈丹妙藥,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求之不得。孩子因為單純,心理有強大的自淨能力,這豈不就是自備的妙方?家長需要做的是,給他們幾個「藥引子」。
要懂得給孩子一個解壓的空間和時間,讓孩子自己紓解壓力。有幾個好「藥方」,不用大張旗鼓地花錢費力,而不過是給孩子提供幾個小選項,啓動他自己的恢復力,從中輕巧地將壓力包袱甩下,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第一、出門溜個彎
看孩子心情不好,第一個有價值的嘗試,是不妨帶他出門走走。希波克拉底有句名言:「行走是最好的藥。」的確有許多心理學家推獎「散步療法」,他們發現人在邊走邊聊時,更容易敞開心扉。
家長要幫助孩子多接觸大自然。
陽光、樹木、落日、晚霞,路途中所見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鳥,鄰居熟人,擺攤的小販,都可以發掘閃光點,和孩子有所交流。即便一言不發,大自然的氣息也會給孩子撫慰,孩子本質上是單純的,更容易和自然環境溝通。
第二、放空自己發呆又何妨?
現代生活節奏快,緊張壓力,也影響著孩子,他們是社會鏈條上最弱的一環,他們的內心當然也是不堪負荷。一杯水如何才能從渾濁的狀態變為清澈?就是靜下來,別去碰它。所以,有時,孩子一個人發呆,拉他出門,他卻哪也不想去,那就乾脆先別打擾他。當大腦徹底放空時,他的心也就靜下來了。心一靜,大腦就清涼幾分,他的問題可能會冒出些頭緒。
第三、睡一大覺
網上流行說:「睡前放下一切,醒來便是新生。」是有幾分道理的。人精神上的糾結、消極、頹廢,往往伴隨著身心的疲憊。睡眠是個好幫手,幫人恢復精氣神。孩子的元氣本來是充盈的,給他休息的時間,睡到自然醒,相信睡足了,會有很大緩解餘地。
第四、整理書桌 打掃房間
人眼裡看到繁雜的東西,頭腦會不知不覺陷入紛亂的壓力。孩子不開心,盯著書桌發呆,或者悶在小房間裡,他的周遭往往也疏於清理。這時,他眼裡、腦裡也是滿滿的、雜亂的。無數先人的經驗證明,去繁留簡可以整理思緒。所以,可以提醒孩子整理一下週圍環境,保持清爽乾淨,心理上自然會撫平一些焦躁不安。
第五、讀一本書
英國神經學家戴維.劉易斯曾說,「書上的文字能夠激發人們的創造力,從而帶人們進入另一種狀態。」心情鬱悶時,閱讀一本書,勝過聽音樂或吃食物。閱讀時人的思緒會集中在文字上,進入想像的世界,緊張的身體和大腦可以因此得到舒緩。
孩子的情緒變化除了受個人性格、接觸的人和事的影響之外,也受他的不成熟的認知水平和心靈的限制,也就是格局尚未打開。當他和書裡的人物一起去體驗人生喜怒哀樂,收穫和現實生活中不一樣的經驗,他的情感世界會慢慢豐富起來,抗壓能力也會隨之增強。
特別是現在各種電子產品氾濫成災,孩子也飽受信息轟炸,大腦很容易疲勞,就好像聽一大群人的聲音,開始煩躁時,不如專心聽一個人說點什麼,心情得到寬慰。讀書就有這樣的好處。
第六、動起來、動起來
說到底,孩子心情不好,解決的辦法無非兩種,一動一靜。他沒心情,一動都不想動時,就暫且讓他靜處。等他靜靜地恢復一點之後,就帶動他活動身體,做什麼都可以,只要別一個人悶著。
活動身體,減輕心靈負擔。(以上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人的焦慮不安從哪來?很多時候,都是空想造成的,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很少和快樂相聯,反而是不愉快的成分多。人長久感受不到快樂,心情當然就會鬱悶。
比如,現在吃東西可以叫外賣,喝水有電熱壺,各種家務事有電器代勞,甚至玩都可以在電腦上招呼夥伴一起打遊戲,也就是說,生活越來越便利,孩子坐著不動的時間也增加。無形當中他們空想的時間也在增加。那麼一點點不順心就會過份膨脹。
最好的辦法就是行動起來,停止無謂的內耗。散步、公園跑步、打球、買東西、打掃房間……只要動起來,心理負擔就甩掉一大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