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來包括外貿的進口和出口在內的數據更為誇張。(圖片來源:Hale/Adobe Stock)
【看中國2023年5月11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經濟數據歷來含有水分,中國前總理李克強也不相信官方數據的真實性。但近三年來包括外貿的進口和出口在內的數據更為誇張,不禁令人心生疑竇。
中國的經濟數據歷來存在水分,這得到官方和官媒的證實,包括中國前總理李克強也不信任中國經濟數據。
李克強的名字曾被命名一項衡量中國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克強指數」,該概念最早由英國政經雜誌《經濟學人》於2010年提出。包括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貸款發放量三個指標組成,比重分別佔40%、25%及35%。
源於李克強在2007年任職中共遼寧省委書記時,認為當地經濟狀況的數據有人為修改痕跡,李克強告訴來訪的美國官員,他更喜歡通過三個指標來追蹤經濟動向:鐵路貨運量、用電量和銀行已放貸款量,以擠掉統計數字的水分。而中國的GDP(國內生產總值)數字是人造的不可靠,僅供參考。
因此,中國經濟是否真實增長令外界關注。
中國海關總署5月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以美元計,2023年4月出口同比增長8.5%,較3月回落6.3個百分點,進口同比下降7.9%,降幅走闊6.5個百分點,當月貿易順差902.1億美元。今年前4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1.94萬億元,下降1.9%。其中,出口1.12萬億美元,增長2.5%;進口8227.6億美元,下降7.3%;貿易順差2941.9億美元,擴大45%。
中國海關總署的新聞稿還特別提到,對東盟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大幅增長。
據自由亞洲電臺5月9日報導,臺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侍建宇指出,中國發布的數字有多少真實性無法證實,很多國家還沒公布3、4月份的數據,如果要證明真實性,要比對才正確。中國公布的數據特別突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貿易的提升,具有宣傳目的。
臺灣的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吳瑟致指出,在去年底解除疫情封控後,許多中國企業正在完成、消化過去年的國際訂單。「到年底、明年,這出口的增長趨勢能否維持,就可以作為中國在整體上,對外貿易關係是否能恢復過去穩健增長態勢的觀察。」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來的中國官方經濟數據存在各種矛盾,更為誇張。
5月10日,在中國網路流傳一篇來自國證大數據有限公司的分析文章,提示應高度警惕中國出口數據嚴重失真現象。
文章指出,從統計口徑看,理論上中國統計的對美國的出口金額,應該小於美國統計的從中國進口金額。反過來,中國統計的從美國進口金額,應該大於美國統計的對華出口金額。
文章認為,美國從華進口,包括了海運的運費、保險費、經港轉口等金額,大於中國對美出口數據,是合乎數據邏輯的。
但是,2020年,中國公布對美出口4522億美元,比美國公布的自華進口4355億美元多3.8%;2021年,中國公布對美出口5768億美元,比美國公布的自華進口5064億美元多13.9%;2022年,中國公布對美出口5818億美元,比美國公布的自華進口5368億美元多8.4%;2023年3月份,中國公布對美出口437億美元,比美國公布的自華進口308億美元多41.9%。
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數據與美國從中國進口的數據,存在越來越大的邏輯錯誤,中國對越南貿易也如此。
2023年一季度越南對華出口119.3億美元,中國統計的從越南進口為185.8億美元,符合數據邏輯;一季度中國對越南出口335.4億美元,越南公布的從華進口,只有236.5億美元,中國的出口數據比越南包括境外運費和保險費的數據還高42%。
文章指出,然而,越南和美國之間不存在數據邏輯矛盾。2023年一季度,越南對美出口207.8億美元,美國從越南進口257.6億美元,比越南出口數據多23.9%,符合數據邏輯;美國對越南出口24.7億美元,越南從美進口30.3億美元,比美國出口數據多22.7%,也符合數據邏輯。
中國官方數據出現如此嚴重的問題,那麼,中國經濟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