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的三大煩惱:認母 廢后 立儲(視頻)

【故國神遊•兩宋風華】28集 仁宗難斷家務事 朝堂振起臺諫風

作者:元曦 發表:2023-02-22 07: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普通人的家事就是他自己的私事,旁人不便過問。可天子就不一樣了,怎麼不一樣呢?
普通人的家事就是他自己的私事,旁人不便過問。可天子就不一樣了,怎麼不一樣呢?(圖片來源:故國神遊)

有句話叫清官難斷家務事天子也是一樣,都有令人頭疼的家務事。宋仁宗這一生有三件家事讓他困擾不已。哪三件呢,認母,廢后立儲。說白了,誰是媽媽,誰當太太,誰是兒子,就這三件事。普通人的家事就是他自己的私事,旁人不便過問。可天子就不一樣了,怎麼不一樣呢,有人想了,天子權力大,想幹嘛幹嘛,恰恰相反,天子無私事,他的家事也都成了國事,成了天下事,大臣得而言之,言官得而諫之,或者苦口婆心,或者抗聲直諫,說得合適不合適,宋仁宗也得坐那兒聽著,聽完還得謝謝大家踴躍發言,真是很不容易。所以,今天我們先來聊一聊宋仁宗的家務事。

第一件認母。我們之前講過,宋仁宗有三個母親。生母是李宸妃,然後由劉太后認為己子,又由楊太妃代為扶養。明道二年三月,劉太后去世。遺命尊楊太妃為皇太后,與皇帝同議軍國大政。這道遺命就掀起了軒然大波。御史中丞蔡齊,殿中侍御史龐籍,右司諫范仲淹等人紛紛站出來反對。蔡齊認為皇帝已經成年,不是說當年,仁宗還是小孩子,劉太后有涉政的必要,現在的情形完全不同。范仲淹則進一步對「太后」的封號提出質疑,認為太后是母號,只有母親才能用這個稱號。楊太妃雖然扶養皇帝有功,也不能因此就獲封母號。用現在的話講,不能把保姆跟媽媽劃等號。最後,這件事的定論是楊太妃還是獲封皇太后稱號,但是,不參與軍國大政,所以,楊太妃的事就這樣解決了。

但是剛解決完這件事,宋仁宗還沒有從劉太后去世的悲痛中恢復過來,又得知了一個更震驚的消息,知道自己的生母其實是李宸妃,李宸妃在劉太后去世前一個月就去世了,更有傳聞說李宸妃死於非命。仁宗是非常孝順的人,可以想見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後,心情之複雜。最後他去祭拜母親,命人打開棺木,結果看到李宸妃穿的是皇后之服下葬的,屍體用水銀處理過,所以玉色如生。他這才明白李宸妃並不是被害死的,並且是以高規格的禮儀予以安葬。事實上,劉太后的確是沒有必要在自己貴為皇太后,並且是在李宸妃和自己都已是垂幕之年的時候去謀害她。宋仁宗應該想得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哭拜過李宸妃之後,就消除了對劉太后的誤解,而更加感念劉氏之德。所以,李宸妃的事就是這樣解決的。

而關於劉太后,因為劉太后涉政十年,政風嚴明,也得罪了不少人,同時她晚年時遲遲不還政,很多正直大臣對此很有意見。現在劉太后去世了,不少人開始到仁宗跟前講劉太后攝政時的種種不是。這個時候,右詞諫范仲淹站出來向仁宗進言說,太后受先帝之託,養護陛下十餘年,應當掩其小過,以全后德。其實在劉太后生前,范仲淹可以說是最堅決主張,強烈主張太后還政的人之一,但是太后去世後,范仲淹並沒有操戈相向,而是非常客觀的肯定其功,不計其過,足見范仲淹的君子之風,有大體識大局。

所以最後,宋仁宗的三位母親都獲封太后稱號,劉氏被尊為章獻太后,李氏被尊為章懿太后,楊氏被尊為章惠太后。

接下來,我們再說說宋仁宗的第二件家事,廢后。仁宗的第一位皇后姓郭。郭氏被立為皇后是章獻太后的意思,不是仁宗自己選的,所以一直不受寵。當時有兩個宮人尚氏、楊氏比較得寵,對郭后就不太尊敬。一次尚氏對郭后出言不遜,郭后一生氣揚手要打。仁宗見狀跑上來擋著,結果一巴掌就打到了仁宗的脖子上,這下事情就鬧大了,仁宗一氣之下決定廢后,結果這場家庭糾紛就驚動了朝堂上下。當時宰相呂夷簡因為與郭后有過節,所以對仁宗廢后表示支持。而一衆臺諫官則認為仁宗廢后理由不夠充分,認為呂夷簡是挾私報復郭后更是有違道義,於是紛紛站出來反對。

就在詔書下達的當天,御史中丞孔道輔,右司諫范仲淹率領著一衆諫官、御史,到垂拱殿外,請求皇帝詔見。守門的人不給通報。於是孔道輔就拍打門環,就是古時的大門上有銅環,即是拉手,也是敲門用的。他就一邊拍打門環,一邊大聲疾呼:「皇后被廢奈何不聽臺臣言。」可以想見當時大家情緒都比較激動,場面比較激烈。臺諫官們都不肯走,沒辦法,仁宗就讓宰相呂夷簡去跟臺諫官們解釋,為甚麼要廢后。於是衆臺諫官們又聚到中書,就是宰相辦公的地方。呂夷簡是很能言善辯的人,他就說,「廢后漢唐自有故事」。意思是廢后這個事,東漢光武帝就做過,因為光武帝也是一代明君嘛,所以他的意思是光武帝就做過,當今皇帝也可以這樣做。大家一看,噢,呂夷簡這是要借古說今,問題是這幫臺諫官,像孔道輔、范仲淹這些人,哪個不是博古通今,學問了得,口才了得,馬上回懟:光武帝雖然做過廢后的事,可是咱們皇上是堯舜之資,您做為宰相,應當是致君堯舜,堯舜的標準多高啊,應該高標準嘛,怎麼能跟著光武帝學呢。一句話把呂夷簡噎的沒話說,只好拱手而立,說:你們自己去跟皇帝說吧。衆臺諫一看,也吵不出個明堂來,算了,還是明天上朝堂上吵去,於是大家就約好了,第二天上朝廷爭,就是在朝堂上辯論。不過,呂夷簡到底是久經官場,經驗豐富,就來了一個先發制人,上奏仁宗,把孔道輔和范仲淹都派到外地做官。所以,第二天還沒等上朝呢,詔書就下達了,孔道輔出知泰州,就是到泰州做知州,范仲淹是出知睦州。

但是事情沒算完,呂夷簡沒想到,臺諫官們並沒有因此而默不作聲,當時一個臺諫官叫楊偕的,馬上上奏,請求與孔道輔、范仲淹一起外放。還有兩個臺諫官,郭勸和段少連,也一起上疏。可以說這樣一來,這件事就更轟動了。本來大家只是圍繞郭后當廢不當廢在爭論,現在問題更尖銳了,成了朝廷是否有公道,臺諫是否行直道,成了原則性問題了。富弼也上疏,富弼,大家都知道,北宋名臣,官至宰相,不過,當時還他沒有當宰相,他也上疏說:「陛下舉一事而獲二過於天下」,意思是您做了一件事,犯了兩個錯,「廢無罪之后,一也;逐忠臣,二也。此二者皆非太平之世所行,臣實痛惜之。」可以說是言詞激切。

那這件事的結果是,雖然有衆臺諫官的反對,但是未能阻止郭后被廢。第二年,仁宗立曹氏為后,還好,曹氏是很賢德的一位皇后。至於之前被貶出京的范仲淹、孔道輔,後來也都被詔還,或者官復原職,或者委以重任。

我們再來說最後一件事,立儲,就是選太子。因為仁宗皇帝一直沒有子嗣,特別是晚年時候健康每況愈下,卻遲遲沒有立儲君,衆臺諫,衆大臣們,為了這件事也是操碎了心。諫官范鎮,并州通判司馬光、翰林學士歐陽修、殿中侍御史包拯、知制誥吳奎,劉敞,宰相文彥博,富弼,韓琦等都先後或是上疏,或是面陳,力請仁宗立太子。

比如言事官范鎮先後十九次為這個事情上疏,但是都沒有得到答覆,他又等了一百多天,等到甚麼程度呢,鬚髮皆白。後來范鎮當面勸仁宗立儲時,邊說邊流淚,仁宗也一起落淚,並說,我知道您是忠心為國,但請再等兩三年。范鎮看自己立儲的建議沒有被採訥,就辭去了言官之職。但辭職後,還是經常上疏說立儲之事。而且呢,仁宗說讓他再等兩三年,這個話范鎮一直記得,三年後范鎮又對仁宗說,您答應我再等三年,願早定大計,意思現在已經三年了,希望能早立太子。

從這些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那些讀書人,他們為官的出發點,真的是為了社稷為了國家,忠心赤誠,感人至深。最後,在從言事官和執政大臣的努力下,仁宗終於在嘉祐七年八月立太子,就是後來的宋英宗。

今天我們講了宋仁宗的三件家務事,這三件事當時都是轟動朝野的,當然,歷史過去之後呢,我們並不覺得這些事有那麼重要,但是,為甚麼我們還是要去講它呢,是因為這些事情的意義並不在於其本身。比如仁宗廢后這件事,本身,這事到底對不對呢,也許就如臺諫官與宰相的爭論一樣,就看你用甚麼標準去衡量,你用光武帝的標準,那可能就是當廢,用堯舜的標準看,也許還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就是這些事情的本身,其實並無絕對的定論,但是今天我們通過這些事情,我們看到的是北宋的臺諫官們大展風采,他們敢於堅持原則,以道義輔佐皇帝,行直道不避權貴,這種士氣與精神極大的鼓舞了天下的讀書人,這一點才是這些歷史故事的意義所在。

歡迎關注乾淨世界【故國神遊】頻道

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f6jjo8dda037NSCoyjEhqYTC1p60c

https://www.ganjing.com/zh-TW/video/1fh0uuoal4d23nHCRt5yFTVmv1q41c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us2mr4nb2b

責任編輯:古風 来源:故國神遊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