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張婉婷執導、耗時10年拍攝的紀錄片,講述6名英華女校學生成長故事的《給十九歲的我》僅公映4天便因爲爭議不斷,匆匆下架。(給十九歲的我facebook)
【看中國2023年2月8日訊】(看中國記者李净瑤綜合報導)由張婉婷執導、耗時10年拍攝的紀錄片,講述6名英華女校學生成長故事的《給十九歲的我》僅公映4天便因爲爭議不斷,匆匆下架。其中一名被記錄的學生阿聆以萬字長文,表達對電影、劇組和母校的不滿,稱自己從未答應公映電影。坊間亦出現質疑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及呈現方式,女學生當初簽的同意書變「賣身契」等評論。評論員馮睎乾促校方「講好學校故事」勿不擇手段;學者鍾劍華促校方、導演反省,不應在香港這個扭曲的年代,硬銷香港不盡不實的故事。
前英華女學校校長李石玉於2011年委托導演張婉婷拍攝《給十九歲的我》,記錄了6名學生十年的成長故事。該片於2022年9月30日開始上映優先場,並於2023年2月2日正式上映,獲得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電影」。不過,片子兩位女學生阿聆及阿佘表示,對紀錄片被公映感到不滿。阿聆在2月4日發表萬字長文,表示自己從未同意公映,認為有侵犯學生私隱之嫌。她亦反映予校方和張婉婷,但校方和製作團隊以各種理由堅持公映。
阿聆透露,自己從未看過影片的完整版,首映日第一次看後,震驚不已。她在萬言書說:「我需要並有即時向校方提供的心理醫生求助。心理醫生診斷後也表示以我的狀態,電影是不適合進行公映的。」
另一名學生阿佘亦表示,自己曾抗拒公映,但最終被迫妥協,說:「選擇妥協純粹是因為改變不了別人,那就唯有改變自己。」她最後出席了電影宣傳活動和分享會。
此外,「牛下女車神」李慧詩亦於2月5日在社交平台發文指,不知曉自己受訪片段被剪輯入紀錄片,引起民衆譁然。李慧詩還說:「這部電影,我不會看亦不鼓勵你看。」
對此,導演張婉婷表示,相關人士與當事人溝通上有落差,並向片中主角和工作團隊致歉,宣佈《給十九歲的我》暫停放映。
對於阿聆在《明周文化》刊出的萬言自白書,馮睎乾在其臉書專頁上發表了他對女生口中說的「賣身契」一些看法,並對張導所謂的「合約」提出疑問: 「請問哪一句話像張導所說,是「保障這些女仔」呢?校方和導演不是最近才有公映打算,你看上述內容,根本一開始就計劃(或至少不排除)公映了,似乎為免小女孩得悉後打退堂鼓,這群成年人才有默契地含糊其辭,告訴她們片子只在校內播放。」
馮睎乾向法律界朋友求教,爲什麽一份簡陋的學校同意書可以突然變成張導口中的「合約」?得到的答覆是《明周文化》所公開的文件的確是同意書,不是合約。
馮睎乾表示:中一生根本很難充分理解自己「同意」什麼、這「賣身契」在法律上有何約束力,而事隔十年,校方竟用這份一面倒保障片方校方權益的「同意書」逼迫學生就範,導演又偷換概念把它稱為「合約」,道義上說得通嗎?
馮睎乾最後勸諭英華校方懸崖勒馬,盡教育工作者應有之責,講出真相,承擔責任,保護學生。他勸諭道,要講好學校故事,萬勿不擇手段,否則只會遺臭萬年。
另外,學者鍾劍華在《追新聞》發表評論。他認爲,張婉婷加入政府小組,以及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衍生的社會爭議,應將兩件事獨立看待和分析。他表示,張婉婷導演加入建制小組難免令外界產生惡感,在今時今日的香港,有良知的人也沒有充份理由與暴政為伍。
鍾劍華指,特區政府一邊要「說好香港故事」,另一邊廂着手整治47人案、立場案,對香港人作出無理的政治逼害,在施政上還要對年輕一代灌輸扭曲、洗腦教育。當一套敍述年輕世代的紀錄片推出後,校方和張導回應女生的關注和不滿,處處表現出成年人無法擺脫的傲慢,以及高高在上的強勢。
鍾相信,在香港的年輕世代遭權勢壓迫下,他們的聲音受到社會廣泛關注並非毫無道理,反而英華女學校、導演需要作出深刻反省,思考在香港這個扭曲的年代,為甚麼還要硬銷香港不盡不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