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種看過信後聲稱有病不再上朝,有人讒言說文種要作亂,勾踐就賜給文種一把劍。(圖片來源:公用領域)
東漢王充《論衡‧骨相》說蘇秦的相格是「骨鼻」,即鼻樑高聳,兩邊的肉較少,只見骨不見肉,就像劍脊一樣。《神相全編》云:「鼻梁劍脊。主六親冰炭,末年田園耗散。」
蘇秦,東周雒陽人,是鬼谷子的門徒,在外遊歷多年後落魄返家,他的兄嫂、弟妹、妻妾都譏笑他不致力於工商賺取利潤,只想逞口舌之能,如今窮困潦倒,不是很正常嗎?蘇秦覺得慚愧,閉門不出閱讀自己的藏書,他伏案鑽研周書《陰符》,融會其中的經義,便開展了他在軍事及外交上的「合縱」策略──合眾弱而攻一強。
於是蘇秦奔走於列國間,遊說六國君王(燕趙齊魏韓楚)力抗強秦。他能針對不同君王的立場,犀利流暢的從地理條件、兵力情況、軍需物資及國力強弱等角度剖析天下情勢和利害關係,成功地使六國締結聯盟,蘇秦則身配六國相印。秦國得知後,不敢出兵函谷關長達十五年。
蘇秦鼻梁高聳漏骨,心志高遠,才高膽大,但此相術卻也是厄多福少的相格,果不其然,蘇秦自己失德,與燕王的母親私通,畏罪投奔齊國,最後死於齊國的刺客手上,不得善終。
長頸鳥喙刻薄寡恩
「長頸鳥喙」的面相,指頸項長,口尖如鳥嘴,主刻薄寡恩。《人倫大統賦》註「若口如鳥喙者,與人難以為交,又不可與之同行,上唇尖也。」歷史上具有這種面相的名人是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
西元前495,越王勾踐不聽范蠡勸阻發兵攻打吳國,結果在夫椒戰敗,勾踐聚攏五千殘兵退守於會稽;吳王乘勝追擊包圍會稽。落到這般地步,勾踐問該怎麼辦?范蠡建議他卑躬屈膝,把自身抵押給吳國。
勾踐身旁有兩位共患難的賢臣:一個是范蠡,一個是文種。有關用兵打仗之事,文種不如范蠡;但說到鎮撫國家,讓百姓歸附的內政,范蠡不如文種。君臣運籌帷幄了二十多年後,勾踐終於消滅吳國,洗雪會稽的恥辱。越軍進而北上淮河,兵臨齊、晉邊境,號令中原各國,以尊周室,勾踐稱霸。
該是歡騰之際,功臣之一的范蠡竟悄然地離開了越國,他認為盛名之下難以久居且勾踐的面相令他警惕,這一走,終生未曾再回到越國。范蠡從齊國也捎一封信給文種勸他離開,內文說道:「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是長頸鳥喙,只可以與之共患難,卻不可與之共享樂,你為何不離去呢?」
文種看過信後聲稱有病不再上朝,有人讒言說文種要作亂,勾踐就賜給文種一把劍說:「你獻計攻伐吳國的七套策略,我只用了三套就擊敗了吳國,其他四套還在你那裡,你替我到先王面前去試用吧!」於是文種自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