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3年1月20日訊】又是一年中國新年將至,年終獎再次成為了繞不開的話題。
2022年,存款利率多次下調、息差收窄、理財淨值波動潮來襲等事件,波及了一線銀行「打工人」,從幾千元至數萬元,銀行金融民工年終獎分化依舊嚴重;這一年,有人因績效承壓年終獎遭遇「減半」;這一年有人因轉崗「降薪」而懊悔不已;這一年,有人不再執著於金飯碗的光環而選擇逃離。
年關將至,作為一種激勵手段,大多數銀行都會依據員工所處的崗位和績效完成情況發放年終獎,少則一個月、多則半年月薪,成為每年銀行「打工人」的牽絆,不過在這份牽絆揭曉之時,銀行「打工人」們卻有人歡喜有人憂。
銀行打工人:金飯碗光環不再(網路圖片)
「年終獎才發了2萬多元,比以前低了好多。」某總部位於南方地區的股份制銀行客戶經理王敏(化名)入職多年後才發覺什麼叫「一入銀行深似海」,入行六年多,前五年她從事的都是櫃員工作,直至2022年崗位才有了較大變動,先轉崗至理財經理後又調整至對公客戶經理,頻繁的崗位調動使得王敏年終獎大幅「縮水」,令她有些懊惱。
與王敏類似,另一家上市股份制銀行客戶經理李玲(化名)到手的年終獎也遭遇「減半」的打擊,「2022年終獎普遍都比2021年少,大家心情都很低落,干了很多年的客戶經理年終獎才拿3萬多元,還沒我之前當櫃員高」。
根據李玲的講述,2021年她在櫃員崗位時曾收到4.5萬元的年終獎,2022年是她轉崗客戶經理的第一年,雖提前有預期年終獎會減少,但到手2.2萬元的年終獎仍讓她一時難以接受。她說道:「我們行年終獎能拿多少要看崗位、職等和績效考核,每個崗位的考核制度不同,櫃員序列考核業務量和差錯率,零售和對公考核營銷。考核指標特別多,包括名下貴賓客戶淨新增數、發放貸款筆數及金額、銷售理財基金保險產品、新增信用卡用戶等。」
由於銀行工作比較穩定、薪酬待遇也相對較高,過去常常被人們視作「金飯碗」。正因如此,研究生一畢業韓詩怡(化名)便進入了一家國有大行,不過,2021年年終獎令她大失所望,對於2022年年終獎的數字,她預期也較為悲觀,「去年我只發了7000元左右,其他銀行最少都是2萬元,今年估計和之前的金額沒有差別。」
年終獎冰火兩重天局面不僅在不同銀行之間上演,同一銀行內部也有冷熱不均的現象。楊晨(化名)對自己的年終獎較為滿意,2022年他從助貸機構跳槽至地方農商行信貸部門主做前端銷售,轉崗時間僅有半年,他便拿到1萬元年終獎,這讓他很知足。
不過,據楊晨描述,他所在信貸部門年終獎內部分化比較嚴重,少則幾千元多則五六萬,而通常拿幾千元年終獎的都是後臺數據部門的員工,他們的工資通常比較穩定。楊晨打趣道:「比不上大行的福利待遇,我們就是多勞多得,想多掙錢就得吃苦,輕鬆拿不了高工資。」
作為公司經營情況的晴雨表,員工年終獎數額的多少也間接體現了每年銀行網點的業績表現。在某銀行業分析人士看來,銀行的年終獎與經營效益相關聯,至於這種年終獎的分化和波動主要是由於近年來宏觀經濟波動、銀行持續讓利實體經濟、部門經營壓力明顯增大、各區域經濟表現、各銀行經營方面差異導致的。
櫃員吳倩(化名)對年終獎已經不抱有太大的希望,她告訴媒體,「2022年疫情在家辦公了幾個月,網點業績整體受到影響,今年到手年終獎預計會少1萬元」。
從「為銀行拚命」到「想和銀行拚命」,這大概是許多銀行「打工人」拿到年終獎前後的心路歷程。在外界看來,手捧「金飯碗」的銀行人是令人艷羨的,而在銀行人眼中卻並非如此,昔日的「金飯碗」正在失色。
前、中、後臺待遇不公讓不少銀行員工普遍內心失衡,為了表達不滿,「出走」便成為他們的主要方式,有不少銀行高管選擇離職後奔赴網際網路巨頭或科技公司,也有不少銀行員工選擇離職去進修文憑學位或準備公務員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