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畫灶神。(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由於各地風俗民情的不同,皇曆12月23日或12月24日被視為祭祀灶王爺的節日,也就是「祭灶節」,俗稱的「小年」。小年多半被視為忙年的開始,代表家家戶戶要開始準備年貨了,也代表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小年有兩大主要的民俗活動必須去做:掃塵、祭灶。掃塵又稱為「掃年」或「掃房」。祭灶,則是指祭祀,誠心誠意的恭送灶王爺上天。
一、掃年
其實,在掃年到來前,許多人家就開始在清掃家庭環境了。南方人稱黃曆12月24日的小年為「撣塵」;北方人則稱12月23日的小年為「掃房」。無論如何,都是針對住家好好的清潔一番。
到了小年這一天,代表更鄰近黃曆新年了,家家戶戶會一大清早就開始打掃房屋,包括清洗衣物、擦拭門窗與桌椅,甚至是沖刷鍋碗瓢盆等廚具……,這可謂是這一年來最徹頭徹尾的大掃除。
之所以如此,無非是要將家裡內外積累了一整年的汙垢、陳舊雜物通通掃出家門去。這些舉動隱含著極好的寓意:要人們將過去一年遭遇到的不愉快、不順利全部給掃除乾淨。當周圍環境清清爽爽的、家人的心情煥然一新時,自然能以更加歡暢的心情來迎接新的一年。
所以說,小年進行的整理、清掃可是跟尋常日子裡的掃掃地、拖拖地是截然不同的。由於習俗包含如此重要之意涵,任誰都不能不在這個時候多長點心、多出點力!否則,如何在新年到來前,切實達到窗明几淨、心情順暢呢?為了獲得「除舊迎新,拔除不祥」之寓意,大家在這一天裡,多多花心思與力氣,徹徹底底地進行整理與打掃吧!
二、祭灶
灶王爺,又稱:灶神、灶君、灶王、司命、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等。古時社會非常流行祭灶,這自然跟那時候的家家戶戶都在灶間設置了「灶王爺」神位有關。
不過,灶王爺可不僅僅是司管灶火而已,像《禮記・記法》有載:「(灶神)居人間,司察小過,作譴告者也。」換言之,灶神成為考察所在人家的善惡與功過。
民間認為,玉皇大帝派遣灶王爺來到人間考察一家人的善行惡行,而灶神的左右隨侍兩神,一位捧著「善罐」、另一位捧著「惡罐」,他們會隨時將這戶人家的全部善惡記錄、保存在罐內,等到年終時,再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最後的紀錄。玉帝會根據這戶人家在過去一年所做過的善惡,授予他們來年的福祉與災禍。
以前人家大多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設置灶神龕,中間供奉灶神像。至於沒有設置灶神龕的人家,大多將灶神像直接張貼在牆上。
以前的民眾在祭祀灶神時,會擺上供品,焚香祭拜,然後是第一次進酒,並誠心對灶神禱告,接著再進行第二次進酒與第三次酒。儀式完畢後,就可以揭下去年的舊灶神像,並將之與甲馬、財帛一同焚燒。這一儀式代表送灶神上天,至於拿來焚燒的篾扎紙糊的馬匹,是提供灶神上天來乘坐的坐騎,有些人家還會準備黃豆和乾草,做為灶神坐騎所需之糧草。
民眾還會焚香、叩首,並在灶坑中抓幾把稻草灰,撒在灶前的地上,同時嘴中或在內心中唸道:「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平安」、「好話多說,壞話少說」之類的話。
在送走了眾神後,過了七日,民眾會在除夕夜迎回眾神,此謂「接灶」、「接神」。接灶神的儀式很簡單,民眾只要在灶臺上重新貼出一張新灶神像即可。
關於灶神儀式,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祭灶》載說:「二十三日祭灶,古用黃羊,近聞內廷尚用之,民間不見用也。民間祭灶惟用南糖、關東糖、糖餅及清水草豆而已。糖者所以祀神也,清水草豆者所以祀神馬也。祭畢之後,將神像揭下,與千張、元寶等一並焚之。至除夕接神時,再行供奉。是日鞭炮極多,俗謂之小年下。」
除了上述兩項小年節俗,貼春聯也是習俗之一,有些地區還會吃餃子,故流傳「送行的餃子迎客的麵」之說。
還有些地區的民眾講究在小年這一天的前後進行沐浴、理髮,故流傳「有錢沒錢,剃頭過年」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