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22-11-25 13:00:00作者:纖纖
王守仁不僅僅是一位詩人,更是一位先知。(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或許很多人認為是功成名就,有求名的、有求利的、還有為情的。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感到不幸福呢?明代詩人王守仁的這首《詠良知四首示諸生其二》就給了我們答案。
這首詩共有二十八個字:「問君何事日憧憧,煩惱場中錯用功。莫道聖門無口訣,良知兩字是參同。」
「問君何事日憧憧,煩惱場中錯用功。」此句大意是:問世人為什麼整天的心神不定,其實是在不該煩惱的地方煩惱了。很多事情都是有定數的,很多事情想爭也是不容易得到的。所以古人才講遇事要「隨其自然」。
古籍中此種的記載是非常多的。比如《推背圖》第二像的卦圖中有一盤果子,這一像預測的是唐朝的氣數,果子共21顆,剛好對應了唐朝的21個皇帝。既然預言是存在的,還非常的準確。那麼一切都是定數也就可以理解了。
既然一切有定數,那麼煩惱又有何用呢?
「莫道聖門無口訣,良知兩字是參同。」這句的大意是說:不要說聖人沒有告訴我們處世的訣竅,守住良知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求利之人,古人給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良言;對強盜都有「盜亦有道」的原則。總之無論是哪一種行業,都有他們做事的原則。這個原則其實就是「良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行業底線。任何一個行業,只有守住自己的良知,守住行業的底線,才會長久。否則就會很快的敗壞。
而今天的亂世,特別是中共,大都是源於人們過於相信無神論而失去古人基於「良知」而設立的行業底線。從中共的「不管白貓黑貓,逮住老鼠就是好貓」開始,人們就漸漸地的失去了做事的原則,只看結果不問過程。人與人都不再信任,最終造成今天的這種亂象。
王守仁不僅僅是一位詩人,更是一位先知。他的這首《詠良知四首示諸生其二》或許會給人留下無限的遐想。人一旦失去良知,就失去了一切。會很快的走向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