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的禁忌,7種人千萬別裝鬼。(圖片來源:Noam Galai/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2年10月30日讯】(看中國記者楊天姿綜合報導)古代西方與中國的傳統看似一樣,都相信「鬼門」會打開,這種信仰卻演變成現代社會的慶祝活動,因此每年10月31日晚,大街上都是打扮成各種奇行怪樣、妖魔鬼怪形象的人群,與親友一起慶祝「萬聖節」。
萬聖節的來歷
韓國首爾龍山區夜生活商業區「梨泰院」因為疫情時隔3年舉辦萬聖節狂歡,10月29日晚間約有10萬人聚集在此,發生踩踏慘劇,是韓國歷史上傷亡最慘重的人踩人事件。最新消息指出,死亡人數上升至153人,另有4024人通報失蹤。
那麼「萬聖節」到底是什麼節日,慶祝什麼呢?
據基督教會年曆中,10月31日至11月2日被稱為萬聖節日(Allhallowtide),是祭奠亡者的日子,包括那些已故的聖人、殉道者以及虔誠的信徒。
具體的說,10月31日為萬聖節前夜(All Hallows' Eve),英文簡稱為Halloween,即我們通常說的萬聖節;11月1日為諸聖節(All Saint's Day),11月2日則為萬靈節(All Soul's Day)。
萬聖夜是萬聖節日的第一天。很多學者認為,萬聖夜起源於卡爾特族人的豐收節(Celtic Harvest Festivals)。公元前五世紀,愛爾蘭的卡爾特族人將夏末訂在10月31日,第二天將進入冬季。
據歷史記載, 古時愛爾蘭人認為10月31日及11月1日間亡靈會回人間,故有習俗生者穿上奇裝異服,遊行驅鬼。 當時歐洲大陸也有為亡者布施糖果的習慣,接受者則答應以「為亡者祈禱」回報。
在約公元前500年,一群凱爾特人住在歐洲西北部的一個島嶼上(即現今的愛爾蘭)。他們在11月1日慶祝新年來臨,並將這天稱為「夏末節」(Samhain,又名薩溫節)。
凱爾特人的10月31日晚,其實與中國的農曆七月盂蘭節(鬼節)有點相似。與古代中國人一樣,這些西方人也有發明一些儀式來在「鬼節」期間保護自己。
傳說每年到了這一天,所有時空都會被打亂,使得陰陽兩界合而為一,屆時將有遊魂在陽間出沒。所以到了這一天,人們都裝扮成鬼怪的樣子,以便混淆鬼魂的視聽,使自己不被其辨認出,用這種方法保護自己不受到魂靈的傷害。
萬聖夜主要盛行於英倫三島和北美的前英屬殖民地,也就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其中美國的萬聖夜傳統,最初由來自愛爾蘭和蘇格蘭的移民於19世紀傳入,而其它發達國家則於20世紀末受美國流行文化影響而開始慶祝萬聖夜。
天主教神職人員在約公元300年來到凱爾特人身處的島嶼(即現今的愛爾蘭)。他們將凱爾特人的儀式變成基督徒的節日,包括將11月1日改名為「萬聖節」(All Saints Day,又稱諸聖節、諸聖日),並在這天紀念全體聖人。
在法國,11月1日是萬聖節,也稱諸聖瞻禮節( Le Toussaint) ,是天主教的一個節日,萬聖是天主教用於稱呼所有忠誠的聖者和殉道者。這個節日是天主教的煉靈月的首日,這日是用作慶祝所有被列入聖品的聖人的瞻禮。
11月2日,也就是諸聖瞻禮節的第二天,就是亡靈節(La fete des morts),這是在諸聖瞻禮節建立兩個世紀後正式被定下的。據傳是12世紀索恩-盧瓦爾省(Saône-et-Loire)的Cluny鎮的一位僧侶在遺囑中指定了這一節日,為已故者舉行的集體祈禱的一種儀式。
一些愛爾蘭人後來在1800年代移民到美國,並將他們的10月31日晚習俗帶到當地。「萬聖夜」於是成為美國的節日之一,但它的宗教色彩減少。他們也在南瓜上雕刻鬼臉、取代古凱爾特人的大頭菜燈籠。美國人為讓兒童遠離粗暴的惡作劇、改為參與看來較有益的活動,因此發明出「不給糖就搗蛋」(Trick-or-treating)遊戲。
兒童在參與這遊戲時,會挨家挨戶地索要糖果,若有人拒絕向他們提供糖果,他們就會搗蛋。
7種人別在萬聖節扮鬼
據民俗專家研究,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裝扮成骷髏人還是魔鬼,以下7種人不要在萬聖節扮骷髏人或魔鬼,容易被陰邪靈體干擾而「卡陰」,造成運勢或身體的不好影響。
一、生肖犯太歲
今年2022年犯太歲的生肖為屬虎及猴,民俗認為「太歲當頭坐,無喜恐有禍!」犯太歲運勢大多較弱也不好,容易被陰邪靈體干擾。
二、大病未癒
大病初患或剛痊癒的人,元神耗弱,容易被陰邪靈體入侵。
三、運勢不佳
運勢不佳是指剛失戀、離婚、生意失敗或失業的人,運勢不佳已經夠慘,如果再扮骷髏人或魔鬼更會招惹靈體,讓衰氣上身。
四、印堂發黑
印堂是兩眉頭之間的位置,如果該部位有黑氣、晦暗、青筋的話,代表此人在近期時間運勢較弱,遇到危險的機率很高。
五、睡眠不足
如果睡眠不足又熬夜,精神狀況耗弱,也特別容易被陰邪靈體入侵身體。
六、飲酒人士
飲完酒,兩眼昏花,精神狀況很差,也特別容易被陰邪靈體干擾而發生憾事。
七、孕婦
懷孕的婦女身懷六甲,嬰兒在母體內最忌陰陽相衝,靈界陰氣較重,容易影響孕婦及胎兒健康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