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2年10月27日訊】
01
什麼叫「歲月無情」?
或許,鄭州的一條隧道就能給出答案。
去年的11月12日凌晨,有人在河南鄭州一條隧道,拍到一名外賣小哥竟蓋著被子和送外賣時穿的衝鋒衣,睡在自己的電動車上。
這個心酸的畫面當時就引發了不少關注。
到了2022年的10月18日,同樣的地點,同樣的時間段,有人又拍到了外賣員睡橋洞的畫面。
不過,這次的面貌又發生了新變化。
首先是打地鋪的人不是一兩個了,而是有十幾個,整整佔了一排通道。
其次是睡姿也不一樣,有的打地鋪睡地下,有的是學「小龍女」睡在窄窄的車上。
最後就是群體也不再侷限於外賣員,有的是代駕,有的是「自由職業」。
10月下旬,北方的天氣已經比較冷了,尤其是夜裡,可能只有幾度。
這時候睡大街,睡橋洞,恐怕沒幾個人能受得了。
但比氣候更惡劣的,永遠是生活的壓力。
這些小哥之所以在這裡過夜,主要就是因為大家都懂的原因,回到家後就再難出來上班了。
對於這些群體而言,一天不幹活,就沒有任何收入。
所以,他們寧願在外面過夜,也不敢輕易回家。
睡覺是冷了很多,但也沒有熟人會知道自己的「落魄」,而且第二天能正常工作。
而且如果沒有他們送餐送食物,可能城市裡很多無法出門的人,都會餓肚子,被迫接受高價菜……
02
其實,外賣小哥睡橋洞並不是新鮮事,也不是鄭州特有。
此前就連最為國際化的上海也被不少媒體報導,說在特殊時期,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等人員風餐露宿,在橋洞下打地鋪,睡公園。
不知道他們是誰的兒子,誰的丈夫,又是誰的父親?
錢是活下去的籌碼,無錢寸步難行。
而社會最現實的地方就在於,有很多人,但凡敢歇一歇,恐怕就會變得貧困,所以,只能將絕大部分時間都擠出去賺錢了。
擔心被辭退;擔心因病致貧;擔心老人贍養;擔心孩子教育問題;擔心股票的波動;擔心稅率調整……
尤其是在疫情的衝擊下,不少行業面臨困難,很多人都在擔心生活質量下降,擔心未來的收入,擔心泡沫破裂,從「中產」搖身一變成「中慘」。
因為害怕,令我們在消費、支出上更加謹慎。
在工作、內捲上更加賣力。
據媒體統計,中國的外賣騎手有1300萬從業人員,載客、貨運司機有700萬,保險業務員有500萬,餐飲行業有2000萬。
光這四大低門檻的職業,就吸納了4000多萬人的靈活就業。
這其中不乏有名校畢業的本科生、碩士生。
不乏有創業、投資失敗的小老闆。
也不乏為了房貸、車貸而拚命兼職搞錢的「新中產」。
03
經濟發展往往和足球賽一樣,有上半場也有下半場。
中國經濟的上半場,我們通過礦產、土地、房子、股票的優勢資源,盤活了整個社會的資本,並且通過加槓桿,帶動一輪又一輪的經濟發展。
開足馬力直往前衝,誰的馬力大誰搶的地盤就多,這種快速增長的時期,就是原始的資本積累,俗稱「跑馬圈地」。
房地產,網際網路,製造業。
這三大基建任務的完成,讓中國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但如今,中國已經完成了這個階段。
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能夠感覺到,過去的那種高增長未來可能已經很難出現。
至少,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就是例證。
所以到了經濟的下半場,中國跑馬圈地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接下來必須經營好這一畝三分地,走「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怎麼走?
我想,還是要明確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根本。
如果沒有物質上的持續生產,就無法解決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解決各種矛盾。
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放開市場准入,縮小行政壟斷,防止亂作為。
萬物都有生長需求,我們不怕外部形勢的嚴峻,就怕內部不能團結。
越來越多的外賣員去睡橋洞,這顯然不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疫情的第三個年頭,每一次的封控,都讓無數企業變得舉步維艱。
不論是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還是在疫情中前行的企業,他們都在舍小家為大家,齊心協力守護萬家燈火。
對於這些人,我們真需要好好審視一下,究竟怎樣做,才能讓他們能對未來發展有個清晰的預期,有個努力的奔頭。
都說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困在演算法裡,睡在橋洞裡。
這些露宿者們,需要暖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