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電扇、空調的古代,人們是如何避暑的?(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國各地近期高溫持續,許多人因中暑危及生命。那麼在沒有電扇、空調的古代,大熱天的時候人們是如何避暑的呢?
一、搖風(扇子)
在中國古代,扇子也有「搖風」、「涼友」的別稱。富裕的人家會購買用絹帛製成的扇子。文人墨客喜歡在扇面上寫詩作畫,既可消暑,又添情趣。
據西晉崔豹的《古今注》記載,最早的扇子出現於商代,是用五光十色的雄雉尾羽製成的,故稱之為「翟扇」。據東晉王嘉的《拾遺記》記載,扇子是周昭王時發明的,據說當時有個叫孟夏的人取鵲翅羽做成了扇子。不過,那時的扇子並不是用來拂涼驅暑的,而是用來遮陽擋風的,插在車上也是一種儀仗。
西漢以後,扇子開始更多的用來搧風去熱,同時還有一種名叫「葉輪撥風」的大型納涼器具橫空出世。《西京雜記》中記載:「長安巧匠丁緩做七輪扇,大皆徑丈,相連續,一人運之,滿堂寒顫。」
漢朝末期,一種名為「齊紈」的絲織品被用來製作明月形的團扇。這種扇子是以竹為圖框、以綾絹為扇面,被稱為「紈扇」或「團扇」。團扇多以骨、玉、象牙等為柄,墜以流蘇,而且宜於書畫,顯得珍貴優雅。這種扇子出現後,在中國流行了千餘年,特別為閨閣仕女所鍾愛。
團扇(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二、冰酪(冷飲)
其實古代很早就有冷飲了哦!大約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富貴人家就已經開始在冬日鑿冰貯藏於窖,以備來年盛夏消暑之需。
從唐代開始就出現了「冰商」,也就是商業性的藏冰戶。冬天藏冰,入夏拿出來賣。到了宋代,冷飲有了新的突破。南宋詩人楊萬里曾對一種叫「冰酪」的冷飲大加讚賞。
據說,把奶油加工製成冰淇淋始於元代。馬可·波羅在《東方見聞錄》中記載,他來中國時,受元世祖賞賜,品嚐到了當時的皇家冷飲「冰酪」(由果汁、牛奶、冰塊等調製而成)。
後來,馬可·波羅把「冰酪」的製作技術帶回義大利。這就是我們今天常吃的「冰淇淋」。
據說,把奶油加工製成冰淇淋始於元代。(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三、蘇葉湯
在清朝,夏天選擇中草藥避暑也是當時的一大特點。
據《京都風俗志》中記載,在熱天,有人喝冰水,有人煎熬蘇葉、藿葉、甘草等湯,稱之為「暑湯」,並在街上出售。
紫蘇,又名蘇麻紅、紅蘇麻,赤蘇、紅蘇、紅紫蘇、香蘇。中國南北均產紫蘇,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明代李時珍曾記載:「紫蘇嫩時有葉,和蔬茹之,或鹽及梅鹵作菹食甚香,夏月作熟湯飲之。」中醫學認為紫蘇性溫、味辛、發表散寒、理氣寬中、化痰止咳。老年人和兒童夏日飲蘇葉湯,有健脾補中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