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習近平非常重要?晶元「反腐」風暴愈發猛烈。(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8月11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過去10年,中國進口晶元累計耗資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而各地建立晶元項目和產業園相繼爛尾。現在,晶元行業的反腐風暴愈發猛烈。
中國國家監委網站8月9日通報,華芯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三人同時被查,分別是華芯投資原總監杜洋和另外兩名投資部門的高管。
從今年7月以來,中國晶元行業已有六名高管被官方通報調查,或傳被帶走接受調查。
他們都與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密切關聯。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肩負推動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輿論俗稱「大基金」。由國開金融、中國菸草、中國移動、上海國盛、中國電科、紫光通信、華芯投資等企業於發起。基金重點投資集成電路晶元製造業,兼顧晶元設計、封裝測試、設備和材料等產業,實施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
「大基金」一期成立於2014年9月,規模超過人民幣1300億元。二期基金成立於2019年10月,規模超過2000億元。數據顯示,大基金公開的對外投資項目有80個,有公開記錄最早的投資時間為2015年。
近來「大基金」的運作模式頻遭質疑,它已成為北京當局向晶元製造商發放資本的主要工具。批評者認為,儘管「大基金」帶動了上萬億元的投資,但它並沒有製造出國產替代的晶元和材料。
「大基金」支持了數十家公司,包括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和長江存儲技術有限公司。一些分析人士指該基金主要在幕後運作,投資標準不夠透明。
據美國彭博社報導,消息人士透露,為應對美國更嚴格的制裁,今年北京當局機構開始審查具有戰略意義的行業的應急計畫。上個月審查的關於晶元部門的報告顯示,該領域的進展可能被誇大,許多投資未能取得成果。
彭博社援引榮鼎諮詢高級分析師施耐德(Jordan Schneider)分析稱,此次晶元行業的反腐調查力度之大,或許是因為該行業對習近平的戰略雄心來說非常關鍵,半導體是一個強大的高科技產業的基礎,「習近平談到這個行業時認為,它應使中國人實現充分的自力更生」。
早在2015年,官方發布「中國製造2025」計畫時,時任中國國家工信部部長苗圩透露:「晶元主要是以集成電路為代表的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的核心。我國去年僅進口晶元的外匯就超過了2100億美元,成為單一產品進口最大的用匯領域,甚至超過整個石油進口所使用的外匯。尤其是高端集成電路,這是我國發展所急需的,而這又受到一些西方國家的出口限制」。
北京當局的「第十四個五年規劃」顯示,要對半導體產業鏈各個關鍵「卡脖子」環節將重點支持,主要包括先進位程、高端IC設計和先進封裝技術、關鍵的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第三代半導體等領域。
不過施耐德指出,「如果你要在一個行業投入數百億美元,無論它是高科技行業還是像建造火車和機場,就會有非法交易發生」,他說,「中央更容易將投資失敗歸結為腐敗,而不承認是投資浪費」。
2020年10月1日,中國官媒《瞭望》新聞週刊發文稱,「6個百億級半導體大項目先後停擺,業界擔憂,造芯熱引發爛尾潮,造成國有資產損失。」
去年3月1日,官媒報導稱,投資千億的武漢弘芯項目落幕。
中國海關總署日前發布統計顯示,2022年上半年,共進口集成電路2797億個,年減10.4%;進口總金額為人民幣13511億元,年增5.5%。這個數據超過進口金額為11633億元的原油,集成電路成為中國第一大進口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