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提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近年來,人們發現一個規律,中共的話語需要進行反向理解。它什麼樣的口號喊的最響,就是在哪方面出現了問題。中共19大報告明確提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習近平也多次在各種會議上提出同樣的要求,成為各部委應對金融風險的「最高指示」。
現在,這個底線已經被觸及,即將被突破。因為,在秋天召開的中共20大上,外界盛傳習近平試圖獲得第三個及更多的任期,而反對習近平的派系們,雖然沒有足夠的實力將他趕下臺,但有相應的力量在金融系統掀起風浪。對於已經千瘡百孔的金融系統來說,任何一個小火花,就能引爆驚天大雷。
回顧近年來金融領域發生的變化,可以看到在2015年前後,習近平根基未穩之際,金融系統風浪最大。例如,2015年發生的股災,一時間哀鴻遍野,流動性幾近枯竭。在央行提供無限制流動性支持、李克強暴力救市的表態之下,才慢慢平息了這場被外界稱為「金融政變」的風波。而時任證監會主席的肖鋼,年僅58歲黯然下課,結束了政治生命。
再如,2014-2016年度,中國依靠對外貨物貿易賺取了(出口總額減去進口總額)14,853.6億美元。中國外匯儲備在2014年6月達到歷史高點的近4萬億美元之後,到2016年12月,官方數據減少了近1萬億美元。外貿賺取的14,853.6億美元並沒有令官方外匯儲備數據增加,這意味著中國外匯儲備至少流失了2萬億美元。
隨後,習近平加緊集權併進行反擊。2017年7月14日至15日,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在會上強調,「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提出,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金融委),接著又把親信劉鶴安排到了金融委主任的位置上,與之前設立的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安委)配合,控制金融系統。
然而,中國金融系統沉痾難愈,各種勢力和利益集團交織在一起,猶如邪靈附體般繼續吸取著中國經濟的血液。
2022年開年,我們「天鈞政經」即撰文《2022年是重要分水嶺 習近平坐在火山口》,預測今年將發生的事情:中共面臨諸多挑戰,中國經濟不斷放緩、房地產債務危機引爆金融風險,以及COVID-19疫情的威脅等。財政情況非常不樂觀,連基層運轉的穩定也不能保證,百姓維權的群體事件也會越來越多,甚至公務員群體也可能加入其中。在這種情況下,習近平還想在中共20大連任,無異於坐在了火山口上。
近2個月來,一些涉及金融的維權群體事件爆發,可以說民怨積累到了一定程度,亦有可能存在反對習近平的派系暗中推波助瀾的因素。
400億存款消失案,讓40萬儲戶維權艱難,被官方利用「健康碼」限製出行,集體討要說法還被訓練有素的「不明人群」毆打。而多地爛尾樓斷供房貸潮蔓延,業主紛紛發布集體聲明,要停止償還銀行貸款,直至相關項目完全復工為止。
以爛尾樓事件為例,事件從發生至今仍然在不斷發酵,銀行違規放貸以及預售資金監管出現漏洞的情況確實存在,同時地方政府住建監管部門和金融監管部門也是負有責任的。
另外,預售制度也是房地產開發商高槓桿發展導致資金鏈斷裂、項目爛尾等問題出現的一個原因。但是,中國大陸是和香港學習的預售經驗,香港富商霍英東1953年在香港油麻地建樓盤時,號召市民先交定金再分期付款購房,從此改變了以往先建後售的模式。而香港卻沒有出現爛尾樓的情況,說明政治體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國大陸的地方政府靠賣地獲取大量的資金,卻沒有盡到應擔負的責任,最後還要以暴力對待維權的苦主,這是中共歷來採取的「維穩」手段。實際上,地方政府也存在利用控制的城投公司將資金投入房地產領域的行為,城投公司大規模囤積土地的操作屢見不鮮,這也增加了金融風險。
中國銀行業的風險是越來越大,壞賬增加還可能造成系統性金融風險。而這也是中共最擔心的事情,中共20大將在今年秋季召開,保持所謂的「穩定」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
中共20大是中國共產黨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簡稱,預計將於2022年秋季在北京召開,一般在十月底或十一月上旬進行。中共20大代表名額由40個選舉單位選舉產生。
出身紅二代的習近平也深知中共權鬥是條不歸路,習近平憑藉「反腐」和清洗其他對手的手段,在黨內樹立了許多政敵,他永遠無法確定政敵將在何時、何地採用什麼方式來謀劃反對他,甚至是暗殺他,中共這個嗜血的體制也讓他難以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