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的是一顆心。(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國學大師王國維曾經在《人間詞話》中從古代幾位大詞人的詞作中摘引出這幾段名句來講做學問的三種境界:「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詞作者們原來的詞意,很明顯大多寫人間兒女私情,王國維卻很巧妙地借用來講做學問的過程中的三種境界。一語中的,講得非常透徹。後來也有人把他的這個理論稱之為「人生三境界」。
然而,人生來世,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做學問。不做學問的人們也都有其各自的生命境界。筆者認為,根據每個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不同,也可以把他們的生命層次劃分為三個不同的境界:一、為物質而活的人;二、為精神和物質而活的人;三、為靈魂而活的人。在這三個不同的境界之中,我最為欣賞的是處於第三種境界的人。因為世間萬物最終的結局都是塵歸塵,土歸土,唯有靈魂不滅。
日本的稻盛和夫先生曾用通俗的話說,人們活著的意義在於磨煉靈魂,涵養人格。因為人們現在所追求的一切物質都將於人離開人世的那一刻同樣離人遠去。如果有唯一人可以真正擁有的東西,那便是自己的靈魂。一個決心並願意為靈魂而活的人,必是一個瀟灑、豁達的人,也必是一個有修為的高境界生命。
萬物皆有靈 靈魂才是永恆的生命
什麼是境界?境界是一個人的思想覺悟和精神修養,也是一種自我修持的能力,它體現了一個人的修為與素養。生命境界的高下,不在於他的地位高低、金錢多寡,而在於他對事物的態度、對生命的認識高度,甚至是對生老病死的心態。人的認識改變,世界也會隨之改變,人們就是在從生命走向死亡的過程中領悟人生真諦、不斷地擴展心靈空間。心靈的空間越大,生命就越舒展,生命的境界也就越博大。每個人的生命經歷是不相同的,有些人的生命是美麗和幸運的,但更多的人是平凡和普通的。要想絕處逢生,就得忍受絕處的痛苦;要想創造驚人的成果,就要承受驚人的磨難。無論如何,人的靈魂才是生命的本質。
《聖經》也在創世記中已經告訴人們,神起初創造人類,「神用地上的塵土造成人形,把生氣吹進他的鼻孔裡,那人就成了有生命的活人,名叫亞當。」這說明人的身體是神用地上的塵土也就是各種元素所造成的,但是神還必須要向其鼻孔裡吹口氣,才能使之成為有生命的活人。神創造出如此精密複雜的人類世界,至今還是一個奧秘。但是試想一下,我們這些被造的人尚可以使用人類的智慧寫程序、造晶元,那麼創造我們人類的造物主,其智慧和能力當然是要超過我們多少倍,祂造出奇妙的人類、並賦予我們靈魂,則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結論是靈魂就是造物主賦予人類的、具有超自然靈性的、非物質性的。我們每個人都是有靈魂的,靈魂的歸宿有天堂和地獄之分,一個能夠得永生的靈魂來自於對創世主的信仰以及自身的認罪悔改,只有符合創世主要求的靈魂才能被神接納,才能進入神的天國。
極致的工作也是修煉 可以提升靈魂的高度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的是一顆心。我們應該如何修煉自己的靈魂?不需要剃度出家,也不需要在瀑布下修行,修煉靈魂的最好方法便是極度認真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但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很多人都視工作為一件苦差事,一件不得不去做的事。有些人眼中理想的生活模式就是少勞動,多娛樂,多休息,這樣的生活他們應該不是沒有體驗過,這樣的生活卻確實不能彌補精神世界的空虛。然而,工作可以磨練人的心性,涵養人的品格,聚精會神,孜孜不倦地全身心投入到一天的工作中,其實也是最尊貴的修行之一,就能磨練靈魂以達到充實精神世界的目的。
不論一個人多麼富有,多麼有權勢,當生命結束之時,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留在世界上,唯有靈魂跟著他走下一段旅程。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次靈魂的修煉,理應使它在謝幕之時比開幕之初更為高尚。人們所擁有的靈魂都是獨一無二的。你就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你,世上再沒有第二個。世上只有相似的人,沒有完全相同的人。無論是走在人群中,還是隻身站在曠野裡,你都要承擔起只有你才能承擔的一切。
人生的美麗其實是境界的美麗,也正如花朵、樹木、山泉和岩石乃至有生命的無生命的所有動植物都是一樣。花無綻放不能美麗,也就不會成為境界;樹無綠葉無法蒼翠,也就無以致其境界;山泉若無聲無曲折之徑,則無可領略之美,亦無境界可言;岩石不怪狀嶙峋不著青苔,則無足可觀,何境界之有?人如果不能為靈魂而活,就足以談論他的境界。
一切的喜怒哀樂和七情六慾,都源於心,源於人們們心靈的境界。 一個人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為靈魂而活,靈魂得到了真正的淨化與提升就是生命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