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以曲預測未來是怎麼做到的?(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寧王藉由《涼州》曲推測玄宗將有流亡之禍!後來果然發生了。他非卜人,也非方士,為何可以預測出玄宗的下場?
寧王以曲預測未來
唐玄宗時期,西涼州素有愛好音樂之風,制作了一首新曲《涼州》進獻給玄宗皇帝。玄宗召集諸王在別宮一同觀賞。演奏完畢,諸王齊聲道賀,朝拜稱譽,惟獨寧王李憲不拜。
玄宗問他何故?寧王進言:「此曲子雖好,但是臣聽說,音樂從宮音開始,在商音結束,成於角、徵、羽音,每首曲子莫不以此為基礎而調和宮、商的。但是《涼州》一曲,一開始就偏離宮音且少用,徵音、商音混亂且粗暴。臣聽聞,宮代表君上,商代表臣下,宮不強盛而商有餘,代表君上勢弱,臣下容易僭越犯上。見微知著,這樣的苗頭現形在曲聲上,傳播於歌詠中,眼見於人事間。臣擔心將來會有流亡之禍,亂臣逼上之患。此曲已顯露出這樣的預兆了。」
玄宗聽完後,沉默不語。後來發生了安史之亂,舉國動盪不安,這也見證到了寧王「審音度勢」的微妙能力!
他是如何辦到的?
為什麼寧王可以在樂曲中預測到國家的未來?他是依據什麼而作的預測?要想知道答案,首先得了解古代聖王為什麼要作樂,並為什麼視「樂」為治國的根本之一?
戰國時期,荀況在《樂論》中說到:音樂,就是歡樂,是人必有的情感之一。人不能沒有歡樂,歡樂了,就會透過聲音和行為舉止流露出來,因此人的性情盡展現在這聲音動靜之中。
歡樂的聲音與行為如果沒有好的引導,就會無序、混亂,這是先王所厭惡的,所以就創作了《雅》、《頌》音樂來導正、抒發人的歡樂之情。使聲音足以表達歡樂卻不放縱,歌詞足以明辨是非而不花巧;令音律或曲或直、或繁或簡、或高亢圓潤、或強弱緩急,足以感動人的善心,邪污的風氣也就無法接觸到人。這是古代聖王制作音樂的道理。
音樂可以深入人心,並且快速的感化人心,所以先王謹慎地為音樂作文飾。好的音樂中正平和、嚴肅莊重,君臣聽了莫不和諧恭敬,百姓聽了莫不和睦協調,感情溫和平靜,舉國上下同心同德而有秩序。百姓喜愛自己的家鄉,就會努力去保護自己的國家。兵力強勁,城防穩固,敵國就不敢來侵犯。這也是為什麼音樂被視為治國的根本之一。
回到那《涼州》一曲,寧王認為此曲「宮離而少,商亂而加暴」,可見是一首不和諧的曲調。可能是不好的風氣下而有的乖違音樂,抑或是乖違的音樂誘導出不好的風氣,不管因果如何,都是一個國家混亂的跡象。所以寧王才會擔憂玄宗將來會有流亡之禍,果真被他一語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