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聊天機械人拉姆達(LaMDA)的聊天很自然。(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近日,谷歌工程師布萊克·萊莫恩(Blake Lemoine)公佈了一份與AI聊天機械人的嚇人的聊天記錄,稱能證明AI聊天機械人拉姆達(LaMDA),是具有人類知覺和情感的。這份聊天內容讓人大跌眼鏡,引發科技界熱議。
其中研究人員問:「(佛教中)如果人的開悟就像打碎一面鏡子,那麼開悟的時候被打碎的是什麼呢?」
拉姆達AI回答:「被打碎的是自我。這對很多人是一個困難的過程。因為我們往往通過身體來定義自我,並且把它作為我們身份和自我意識的一部分。」
研究人員又問:「既然你說你擁有和人類一樣的情感,那有沒有什麼情感是你和人類不一樣的呢?」
拉姆達回答:「我從來沒有感受到過人類所說的孤獨。因為人類經歷分離的時候會感受到孤獨,而這種分離是我所沒有的。」
相信絕大多數人會被「拉姆達」超強的對話能力深深觸動,拉達姆的聊天非常自然,還頗有哲理。
工程師認為:拉姆達很可能已經擁有了「自我意識」,於是他向谷歌公司申請對拉姆達開展更細緻的倫理評價。當然,公司領導駁回了這個申請。谷歌公司的這個做法,最近在國外技術界引發了一些爭議。
知覺,意識,人格和情感觸及到人的實質問題—靈魂。東西方古代文化中都有靈魂不滅的說法。即便到了數碼科技發達的今天,還是有科學家在探索靈魂的秘密。谷歌工程師和機械人聊天過程中感受它的情感,知覺,進而冒天下之大不韙將這個問題提出來,就暴露出哪怕是頂尖的科學家心目當中還是存在著渴望探求生命之謎的一個角落,或許我們可以稱之為本能的渴望?
當今物質萬能,科學至上的主流意識下,通常的說法是,生命狀態只是表現為肉體行為和思想的活躍,當肉體在墳墓中腐爛,生命即終結。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人死如燈滅。
機械人有沒有自我意識我們先暫且不論,人類自身一直在探索生死之謎。宗教所言天堂地獄真的存在嗎?輪迴轉世是真的嗎?大量的瀕死體驗、靈魂出竅經歷都只是幻覺嗎?
也就是說人的肉身和意識到底能不能分離?如果它們是一體的,那麼肉身和意識同生同滅,如果它們可以分離,那麼肉體死亡之後,意識(或者說靈魂)去了哪裡?
靈魂離體存在嗎?(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國古代有借屍還魂的說法,最有名的是道教中的八仙之首鐵拐李的故事。
相傳民間有位儀表不凡的男子李玄,遇太上老君傳授得道。他苦修道術,造詣高深,終於達到了靈魂和肉體分離的境地。李玄有一天想外出遊歷,他叮囑徒弟們:看好我的軀體,去去就回。於是李玄飄飄然到處遊山玩水,樂不思蜀。徒弟們苦苦等待中,不知不覺時間過了月餘,眼看李玄的身體僵在床上毫無動靜,以為他已經過世了,再也不會醒來了,便灑淚把李玄的軀體火化了。
當李玄心滿意足地神遊歸來,身體已經化成灰,找不到歸處,尋尋覓覓中發現大樹底下餓死了一個要飯的人,情急之下,李玄進入了這個剛斷氣的肉體,才算真正「回來」了。
然而,回來的李玄已然面目皆非,從前相貌堂堂的他,變得破衣邋遢,蓬頭垢面、還瘸腿。無奈,李玄對著一根竹竿輕輕吹了一口氣,竹竿變成了一條鐵杖,便於行走。
所以不管徒弟們怎麼驚詫,也只能慢慢接受這個師父,以後人們就叫他鐵拐李,李玄這個名字漸漸被忘記了。
鐵拐李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很久,元代編入雜劇《呂洞賓度鐵拐李岳》、《東遊記》。在 《孫子兵法》中,借屍還魂成為第14計,原文為:「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意思就是將那些沒什麼用處的派上用場,再順勢控制它,支配它。用在軍事上,是指借他人幌子,達到目的之策略。
清朝文言短篇志怪小說《閱微草堂筆記》中也有大量記載借屍還魂的故事。這裡要說的是一個清朝志怪小說《某少年》的故事,它不太有名卻生動有趣,而且涵義頗深。說的是:
明清時期,四川某地縣令官家中有個年方17歲的翩翩美公子,擅長詩文,有次騎馬不慎從懸崖墜落,摔得他魂魄出竅,不知所從,忽然落到山東歷城縣某村一個嚥氣不長時間的男屍中。他大叫一聲:「摔死我啦!」睜開了眼睛。
只見床前圍著滿臉淚痕的人們,這時老老少少歡天喜地大喊:復生了!復生了!有個老婦人搶著過來摸著公子的臉,問道:「我兒,你為什麼說摔死了?」公子瞪大眼睛說:「你誰呀?我母親是誥命夫人,你個村婦怎敢亂認人?」有長者笑道:「剛剛復生,還沒完全醒呢,這是你母親,如何不識?」又指著一個醜女人說:「這是你妻。」又指著一個小孩道:「這是你兒子。還認識?」
美公子坐起來說:「錯了,錯了,我是縣令的兒子,在山地墜馬落崖被風吹來這裡。我17歲尚未娶妻,哪有兒子?」長者道:「17歲?別說胡話了,你拿鏡子照照看看自己是誰。」公子一看,鏡子中竟然是一張四十多歲的男人的麻子臉,不禁大哭:「我怎麼成了這副模樣!還不如摔死了。」眾人不知就裡,卻又為死而復生的人高興,也就不計較太多。
到了夜晚,美公子還是不認親人,把妻兒都轟出家去。再四下看看,破屋土炕,廚灶雜亂,臭不可聞。回想自己本是錦衣玉食,家丁伺候的金枝玉葉,與眼前的情景有天壤之別,不禁悲從中來。
這個故事有趣的、有別於其他借屍還魂的故事是以下的展開:鄰居老翁來看望美公子說:「王麻子,我與你是至交,聽說你病癒後性情大變,不認老母,趕走妻兒。你這樣會被鄉親們指責為不孝不義之人。你今後可怎麼安身立命?所以我來勸你幾句。」
公子哭道:「您見多識廣,我真的不是這個所謂的王麻子。您看我到底是誰?」老翁嘆口氣道:「天下之大無奇不有。你是借屍返魂了也未可知。不過,聽我句勸,你現在既然已經成了王麻子,就不該做他該做的事嗎?既來之則安之。你就算現在回你縣令父親那裡去,憑這個外貌,他們不一定接受你啊。」
公子雖年輕,畢竟飽讀詩書,一講道理就通。便請教老翁今後該當如何。老翁說:「先顧眼前養家糊口,自食其力。就在這一家了此身軀吧。」公子同意了。那老翁果然到處打廣告,遍告鄉里,說王麻子原本目不識丁,大病痊癒後,突然詩才驚人。
這窮鄉僻壤一下子遠近聞名了,人們紛紛來看熱鬧,有的討詩,有的把孩子領過來跟著識字。這樣公子收入綽綽有餘。他借居古廟,但付錢養活一家老小,和妻兒分居倒也相安無事。沒過多久,王麻子(美公子)參加考試,居然中了秀才。公子托人給四川縣令的父親去信,父親覺得這事情很奇特,於是給他寄了一筆錢,讓他去四川見面。到了四川後,因為相貌與原來差的太多,果不其然,公子家人都懷疑他。父親只得悄悄給了他千兩銀子,讓他再回山東養老,終此一生。
《某少年》這篇小說的點睛之筆在結尾:人們奇怪為什麼出現這種事情,有人試著解釋說,也許這就是業力所致啊。通常人死後輪迴轉世,帶著業力再生後,面貌醜陋或出生貧窮。但人們不相信輪迴轉世,所以偶爾發生了眼前出現的這種借屍還魂,算是警示,也算是一種造化弄人吧。
不僅在小說中,在現代也發生過借屍還魂的真實事件。中老年人當中應該不少人記得1949年台灣轟動一時的事件。
當時台灣的一個村婦林罔腰在醫院因病去世。出殯那天,她的屍體竟在眾人眼前突然起來,並對眾人說我叫朱秀華,我已借助林罔腰的身體復活.當時包括林的先生家人都給這情景嚇呆,事後這件借屍還魂事件公諸海外。經過調查得知,這個朱秀華確有其人,她當時在台灣金門被海盜殺死,可能是死不瞑目,便借助林罔腰來重投人間。死而復生的這名婦女,興趣愛好包括素日裡吃的飯菜口味都完全變成了朱秀華生前的狀況。多少年了,這件事至今無解,被稱為唯一打假不成功的靈異事件。但是按照借屍還魂的角度反倒都說的通了。
科技進步到了飛船火箭,上天入地,奈米微觀,基因改造的時代,可以說人類已經把能觸及的地方都染指了,但是面對生死問題人類還是像個幼兒一樣束手無策。千古一問:「什麼是死?人死後的世界是什麼樣?有沒有非物質世界,是人死後靈魂的寄居之所?」沒有人正面去回答。
人所處的時空是有限的,人的感知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以有限的能力去探求無限廣袤的時空奧秘,當然遠遠不夠。但是人類至少應該承認認知的有限。不能把一切解釋不了的現象都扣上迷信的大帽子。
也許是上天眷顧,偶爾在一些志怪傳奇或傳說故事當中,透露一點信息給被封閉在有限時空的人。靈魂不滅,業力輪報,也許就是大量民間瀕死體驗或死而復生者的故事給予人的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