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因為姿勢不良而有腰痛問題。(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一般人遇到腰痛,以為就是坐骨神經、椎間盤突出或骨盆歪斜所產生,其實這些只是全部可能因素中的一小部分。事實上,腰臀部位的神經分布密密麻麻,每一條受刺激時都可能轉移到腰部,往往害你誤以為腰部有問題而用放大鏡去看不舒服的部位。
我時常遇到患者帶著X光片,甚至一袋子光碟片,希望我幫他把片子看清楚,其實影像檢查只能看出嚴重的問題;至於招惹疼痛的絕大部分的問題,根本無法從影像看出來,過度解讀反而容易誤導治療的方向。此外,軟組織的張力與壓力所造成的神經症狀有時很嚴重,但是在影像中毫無線索。
我在治療腰椎手術後疼痛的患者時,很少需要影像的輔助,因為只要熟悉神經血管與肌肉的分布已經很夠用了。所以,我認為除了少數的情況需要影像檢查才能看清楚,大多數的情況下,臨床症狀的研判比影像檢查更重要。
腰臀痛案例一
動過多次腰椎手術仍腰痛腳麻,紓解行走神經可以走、可以跑了
解痛處方箋
賴先生,52歲,經營者。
‧痛點:做過3次腰椎手術,情形越來越糟,除了腰痛、腳麻、不良於行之外、再加上小便失禁、大便困難,由於醫師懷疑他有馬尾壓迫的情形,他陸續又接受了10餘次的減壓手術。
‧病灶:腰椎、薦椎神經群。
‧運動對策:無輔助起身或坐下、輔助行走協調訓練、輔助跑步訓練,讓他先練走、再練跑,下肢擺手起膝。
‧下肢擺手起膝運動:
1、站立。
2、原地踏步,大幅擺手、膝蓋抬高,持續走1至3分鐘。
3、每1至2小時重複數次,抽空隨時做。
下肢擺手起膝運動。(圖片來源:新自然主義出版社提供)
賴先生52歲,年輕時經過幾年的辛勤努力,好不容易建立了自己的事業,但是由於工作繁忙,應酬多而疏忽健康。幾年前,他發生了腰痛的問題,雖然經過民俗療法與物理治療,但是沒有復原。
醫院做的影像檢查,認為他的腰椎第4、5節有骨刺與椎間盤突出,因此他接受了微創手術。不幸的是,術後他的腰痛問題並未解決,同時發生腳麻的情形,於是他接受了第2次手術。然後,同樣結果使他又接受第3次腰椎手術。
手術後,他的情形越來越糟,除了腰痛、腳麻、不良於行之外、再加上小便失禁、大便困難,由於醫師懷疑他有馬尾壓迫(薦椎神經群)的情形,他陸續又接受了十餘次的減壓手術。儘管他散盡家產治療他的腰,但是老天爺好像跟他過不去,使他每況愈下。
來門診時,看他拄著拐杖,一跛一跛就診,兩眼血絲,滿臉哀愁,他帶了一大袋過去檢查的影像與病歷副本,慢慢訴說他悲慘的經歷與現在的苦痛。
理學檢查前,他先把一套高檔的護腰卸下,我發現他的腰椎與薦椎神經群幾乎都有問題。我給他的目標是先練走、再練跑,然後排便困難與小便失禁的情況才能改善。
第一次治療時,他是穿著尿布,我把控制行走的主要神經鏈結先紓解開來,然後教他起身與起腳的動作,請他盡可能不要戴護腰。
治療3個月後,他已經可以跑步而不需要尿布;經過半年的耐心治療,他進步到可以跑到3000公尺,腳麻也很少了,只有小便時會有痠痛的困擾。
他問我要注意什麼,我告訴他,他的人生決定於跑步的能力,要更好就得跑更遠。
一些人經過手術治療後仍有腰痛的困擾。(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腰臀痛案例二
開貨車腰臀痠痛動手術,紓解神經且練跑,又能正常工作。
解痛處方箋
呂先生,47歲,貨車司機。
‧痛點:腰臀痛、做過腰椎椎間盤突出手術。
‧病灶:胯下腹、胯鼠蹊與臀皮神經群;坐骨神經經過的路徑。
‧運動對策:下肢擺手起膝、練習慢跑。
呂先生47歲,是個貨車司機,十幾年來他除了開車還要卸貨。最近漸漸感到每回下車搬貨,便腰痠到挺不直,開車時臀部也痠痛到坐不住,有時要下車時也會僵在座位上幾分鐘,才能慢慢離開駕駛座。
平時他除了按摩之外,有時還會去做腰椎牽引;如果還是不行,就去診所打一針類固醇,雖然他知道有副作用,但是為了家計,也覺得別無對策。
2年前,他實在痛得不能再開車送貨,連打類固醇也沒什麼效,由於在醫院的影像檢查發現他的腰椎第4、5節有椎間盤突出,所以他花費大半積蓄去做手術,希望可以徹底解決問題,恢復工作。
不幸的是,雖然從影像檢查看來手術算是成功,但是術後經過半年的復健,仍然腰痛、行動困難,導致無法工作,此外兩腳趾頭也有些許麻木的感覺。
雖然有些醫師認為,如果症狀惡化可以再手術將神經周圍清乾淨,但是他的經濟情況不好,無法再負擔手術費用。
呂先生來門診時,看起來皮膚黝黑、身材精壯、但是表情緊張落寞,走起路來彎腰駝背、動作緩慢,要坐下來時也需要扶著桌子才慢慢坐下。理學檢查時,他的胯下腹、胯鼠蹊與臀皮神經群明顯疼痛,此外坐骨神經經過的路徑也都是痛點。
初次治療後,他的腰痛紓緩一些,行動也比較俐落,後續的治療包括手術疤痕部位的紓解注射。除了治療之外,我要求他在家練習慢跑,經過3個月的治療與努力,他回到本業工作,雖然身體的活動力已不再年輕,但是開車送貨並無大礙。
本文由新自然主義出版社授權刊載,摘自《這樣解痛,才是聖經!!:所有疼痛,該整的是神經》,作者:梁恆彰、楊翠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