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總理馬林(左)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右)(圖片來源:FinnishGovernment/CC BY 2.0)
【看中國2022年5月13日訊】芬蘭政府星期四(5月12日)表示,在冷戰期間一直保持中立國地位的芬蘭將「刻不容緩」地申請加入北約,而另一個中立國瑞典也可望迅速跟進。這讓以防止北約東擴為部分理由入侵烏克蘭的俄國總統普京作繭自縛,並搖身一變,儼然成為擴大北約版圖的推銷員。
芬蘭和瑞典這兩個北歐國家一旦正式放棄長期以來堅持的中立國地位,將構成幾十年來歐洲安全形勢和地緣政治的最大變化。
芬蘭和瑞典也是最大的兩個一直沒有加入北約的歐盟成員國。而芬蘭一旦加入北約,芬蘭與俄羅斯之間1300公里的共同邊界將使北約目前與俄羅斯之間的邊界一夜之間加長了一倍多,從而讓北約部隊理論上驅車幾個小時,就可以直達聖彼得堡的北郊。
「芬蘭必須刻不容緩地申請加入北約,」芬蘭總統紹利∙尼尼斯托(Sauli Niinisto)和總理桑娜∙馬林(Sanna Marin)在赫爾辛基發表的一份共同聲明指出。「我們希望執行這一決定所需的國內程序將在未來幾天內迅速完成。」
路透社引述五位官員或外交官的話說,北約各盟國預計將很快同意芬蘭與瑞典加入北約,而且在為期一年的各國國會審批程序期間,為保衛這兩個北歐國家的安全而增加在兩國領土上的軍力部署。
英國首相波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星期三分別與芬蘭總統尼尼斯托和瑞典首相埃娃∙安德森(Eva Andersson)簽署一份安全協議,承諾在這兩個北歐國家遭到攻擊時提供軍事援助。安全協議還讓英國與芬蘭和瑞典在新科技以及情報收集上進行合作。
約翰遜在一份聲明中指出,英國與北歐兩國簽署的安全協議將「在面臨新的威脅時強化北歐的防衛」。約翰遜還在與瑞典首相舉行的一場聯合記者會上,將俄軍入侵烏克蘭稱為「普京針對一個主權國家的嗜血的攻擊」。
針對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的訴求,莫斯科一再威脅說,此舉將導致「嚴重的軍事和政治後果」。
尼尼斯托總統星期三曾被問道,芬蘭加入北約是否會觸怒俄羅斯,而他回應說:「我的答案是這都是(普京)自討的。照照鏡子就知道。」
由美國率領的北約將自己描述成一個根本上防衛性質的聯盟,並基於集體共同防衛的原則,將對任何一個成員國的攻擊視為全體成員國的攻擊,並就此作出回應和反擊。北約成員國也因此受到美國強大軍力、包括其核武力量的保護。
北歐地區的政黨和主流民意長期以來一直支持中立國地位,但是普京揮軍入侵烏克蘭卻讓北歐政治風向和民意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俄羅斯不僅被視為威脅和惡霸,而且加入北約也越來越成為政壇和民意的主流意見。
在芬蘭作出刻不容緩加入北約決定的同時,俄羅斯發動的侵烏戰爭似乎也出現一個新的拐點。烏克蘭守軍在基輔周邊地區擊退俄軍的進攻迫使其後撤之後,又成功在烏克蘭第二大城市哈爾科夫周邊地區收復被俄軍一度佔領的失地,並將俄軍驅趕出這一地區,取得了基輔大捷後的又一個重大勝利。
普京曾把北約東擴作為俄軍2月24日入侵烏克蘭,進行所謂「特別軍事行動」的一個主要理由。烏克蘭的確表達過最終加入北約的願望,但是俄軍侵烏戰爭爆發後,作為俄烏和談的一部分,烏克蘭曾表示將接受某種中立國地位。
烏克蘭部隊近日來在北方城市哈爾科夫附近展開反攻,將從戰爭一開始就佔領該市東北方向幾個鄉鎮的俄軍全部趕了出去。烏克蘭部隊同時還向北朝烏俄邊境發動反擊。烏克蘭軍方星期三宣布已經收復哈爾科夫北面一條交通幹道上位居該市與烏俄邊境等距的一座名叫皮托姆尼克的村莊。
路透社引述英國國防部星期四的每日情報更新報導說,俄軍被迫後退恐怕連俄軍自己都沒有想到。
「俄軍從哈爾科夫州後撤就是對俄軍無力攻佔烏克蘭重要城市的一種默認,他們原先估計只會遭遇民眾有限的抵抗,」英國國防部說。
烏克蘭總參謀部星期三晚間表示,「敵人正在重組,以便阻止我們的部隊(在哈爾科夫周邊地區)取得更大的進展。」烏克蘭軍方說,戰鬥仍在進行,而俄軍已經越過了北頓涅茨河。
烏克蘭部隊在哈爾科夫地區的反擊取得進展,有可能直接威脅到北頓涅茨河對岸俄羅斯在烏東地區的主要運輸線,不僅使其直接暴露在烏軍炮火的射程以內,而且烏軍還可以直接炮擊烏俄邊界俄羅斯一側的俄軍集結地。
烏俄雙方都指責對方在星期三晚間越界炮擊對方。
烏克蘭官員指責俄軍從俄羅斯境內的邊境城鎮喬爾基諾炮擊烏克蘭境內,而且空襲還造成烏克蘭北方城市諾夫哥羅德-塞維爾斯基市內平民的傷亡。
俄羅斯則聲稱在其貝爾格羅德州一個靠近烏克蘭邊境的村莊中,烏軍炮擊造成一死七傷。俄羅斯當局已經在貝爾格羅德和庫爾斯克靠近邊界的地區發布了警報。
烏克蘭總參謀部表示,俄軍在烏東頓巴斯地區攻擊庫德裡亞希夫卡和北頓涅茨克的行動中取得一定的進展,這也是俄軍在頓巴斯地區總攻計畫的一部分。
在烏克蘭東南部的港口城市馬里烏波爾,俄軍持續對城內的亞速鋼鐵廠實施空襲,但是該廠區地下工事中的烏克蘭守軍仍然在堅守最後的防線。
原標題:普京侵烏「幫助」北約擴大版圖,芬蘭尋求「刻不容緩」加入北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