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義詩人代表李白被譽為詩仙。(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按:李白是中國盛唐時期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代表著中國古典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峰巔,同時又因為後期履行道家修道儀式,入道求仙而極賦傳奇色彩。李白年長杜甫11歲,李白名揚天下時,杜甫才在當時的文壇展露頭角,然而他們一見如故,互相欣賞,登高遠遊,飲酒賦詩,在古代可謂忘年交。攜手同遊之後的日子裡,杜甫為李白寫了很多首詩,例如《冬日有懷李白》、《春日憶李白》、《夢李白》、《天末懷李白》等,通過詩歌表達了對偶像的崇敬之情。然而,相對特殊的是這一首《贈李白》:「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杜甫通過這首詩扣動了李白的內心深處。
李白的一生有著太多標籤,多到讓許多人感到虛幻。他到底是快意恩仇的劍客遊俠?還是高臥山林的賢人隱士?是筆落驚風雨的翰林詩仙?還是天子呼來不上船的狂放酒徒?抑或是自九天之外而來的謫仙人?
幸運的是,站在詩聖杜甫的視角,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加真實的李白。天寶三年,李白離開長安來到洛陽。唐詩史上最偉大的一次會面就這樣發生在了兩個同樣失意的人身上。當時杜甫三十三歲,因仕途不順困守洛城。而李白時年四十四歲,雖早已名滿天下,無奈縱有經天緯地之才仍不得朝廷重用。二人志趣相投,一見如故,從此便一同登高飲酒,作詩論文,好不逍遙。
長期的相處,使得杜甫已經漸漸地讀懂了李白,縱有無限的光環圍繞,再怎麼狂傲不羈,李白對於「家鄉」強烈的思念之情,卻一直在叩動著他的心門,流露在爛醉後的筆尖。於是在一次秋天的相遇之後,杜甫終於對摯友說出他的了肺腑之言:
李兄呀李兄,天氣轉眼已入秋,你卻仍舊像沒有歸宿的蓬草一樣飄零著。
一看便知,你這修煉的路上沒有精進啊,這樣下去要何時才能煉就那得道的金丹呢?
我真不明白象你這樣沒日沒夜地痛飲狂歌虛度光陰到底是為了什麼?
好好修煉吧,千萬不要愧對度你的葛洪神仙呀,也不要忘了你的真正的家鄉是在仙界而不在凡塵。
歷史並沒有為我們記錄下這位被好友「詰問」的「中士」做出了什麼樣的回答。但可以知道的是,已過不惑之年的李白,經杜甫此番規勸之後,便隻身來到齊州(今山東濟南一帶)紫極宮,請道士高天師如貴授道籙,正式履行修道儀式,走上了返本歸真的修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