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2年4月22日訊】4月21日的股市,再次沒讓人失望,又是重挫——這就是中國股市。
感覺好些人有點扛不住了……
股市其實就是經濟的晴雨表,現在的實體形勢的確比較糟糕,然後好多人資金在撤離股市,包括一些機構都在輕倉。如今回頭去看的時候,但斌空倉,算跑的不快不慢的,也說明瞭機構目前對這個市場的態度。
從過去十幾年的歷史看,在中國,炒股肯定是遠不如買房的。這個邏輯,之前分析過。邏輯主要是兩點:
第一,股市有對手盤,樓市更加扁平化。
炒股有明顯的兩股力量:散戶,機構。這些年,機構資金佔比越來越大,他們有更多的話語權,股市將對散戶越來越不友好。尤其是這些年在「機構抱團」的形勢下,對散戶更加形成圍攻,機構一旦抱團撤資,就徹底套牢散戶,套路唄。
股市要賺兩類錢,一個是賺存量資金的錢,另一個是後來入場的增量資金。
從存量資金看,機構必然要賺散戶的錢,散戶最終是1贏2平7虧損,所以,注定了散戶很難從存量價值裡分蛋糕。而股市的確是有增量的,增量就是4000多家上市公司創造價值和利潤,還有後來的韭菜的資金入場。
散戶怎麼賺錢呢?他很難賺到對手盤的錢,只能賺後來的韭菜的錢,或者跟隨趨勢,賺板塊和行業的錢,比如新能源有紅利,那就買一點能夠賺一波走。所以,股民會希望有更多的人進場交「學費」。哪怕股市跌到如今的局面,也不能說股市不好,要一直說有機會,是底部,會有「更加光明燦爛的明天」。
還有一類人,就是那些拿著原始股權的大股東,來大A圈錢割韭菜的。那種逢高就減倉的創始人不在少數吧?像今年套牢無數散戶的長春高新不就是這樣嘛?大股東一個個逢高減倉,散戶一個個接盤,季度報一出,發現盤子小了,股東還變多了,真是可笑,這種玩法,都是慣用的套路。
在很多人眼裡,創業就是一種去股市圈錢的過程,創始人賺投資人的錢,投資人等上市,圈股民的錢,股民沒地方圈,就只能割自己的肉。
至於那個公司有沒有價值,有沒有利潤,根本沒那麼重要,中國的大A股,講故事永遠好過說業績。
樓市的邏輯是完全不同的,沒有對手盤,限購限貸之後,其實已經沒有機構炒房的概念了,所以當下樓市的投資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就不是類似股市的莊閑模式。只要樓市整體好,散戶就會跟著受益。
第二,中國的實體決定了A股一定會弱,因為好公司太少。
股市是實體的反應,實體經濟如果不好,那股市好不了,實體經濟好了,股市也不一定好。根因在於中國的實體裡面,能打的公司太少了。股市目前最大的是科技、醫藥、消費三大類。
經常出牛股的醫藥,醫藥行業在全球必然是排十八線之外的,中國這麼大一個國家,卻出不來一家像輝瑞、強生、默沙東之類的跨國大企業,最終在醫藥領域,跟美國的差距可能有50-100年以上。
再比如消費類,典型的是飲料,目前國內的飲料市場幾乎被外國人或者臺灣公司壟斷,大家喝的飲料幾乎都是外國公司的。可口百事的碳酸飲料,康師傅統一的茶飲類最為典型。
所以,韭菜的命運從一開始就被劃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