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壁上的巨大佛像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東晉時有一位具有預知未來能力的高僧,名為劉薩訶,法名釋慧達。劉薩訶是中國歷史上最初前往印度取經的僧人之一,遠比唐玄奘還早230年,他所預言的事情最終都有應驗,最著名的是對於御容山石佛的預言。
御容山石佛預言
《冥祥記》與《續高僧傳》中記載,公元435年時,劉薩訶雲遊經過現今的永昌縣焦家莊水磨關時,朝向御容山頂行禮膜拜,路過的行人無法理解其含義,便向其請教,劉薩訶留下了預言:「這座山崖將會出現大佛像,如果佛陀靈像圓備,將會天下太平,世樂時康;但若佛陀靈像殘缺,則會天下大亂,世亂民苦。」語畢,劉薩訶繼續向西前行,隔年在酒泉城西七里澗圓寂。
佛像出現
當時間經過80多年後,公元520年,某天突然山崖震動、天空雷霆大作,發出一聲天崩地裂的巨響,一尊無頭大佛像自然地裂山而出。看見這尊大佛的出現,人們回想起,劉薩訶留下的預言,便立刻召集工匠為大佛雕刻頭像。當人們要將雕刻完成的佛像頭部安置在頭部位置時,怎麼裝就是會掉落下來,嘗試數次始終無法將其安裝在佛像身上,大家便認為是天意所致,放棄安置佛像頭部的念頭。
預言應驗
又過去40年的光陰後,各地天災人禍接連不斷,北魏皇帝政權暴虐、腐敗,世間局勢混亂,人民百姓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後來隨著孝明帝突然駕崩,又發生「河陰之變」,宗室諸王與兩千多名官員遭到趕盡殺絕。最後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皇位先後「禪讓」於北齊、北周政權,正好應驗劉薩訶留下的預言。
時間到了公元557年,於劉薩訶涅槃的地方,某天夜裡發出神光閃現,人們前往發光處一探究竟,居然在山中發現一尊碩大的石製佛像頭部。佛像頭部的發現傳遍整個河西,後來送到兩百里外的御容山。當僧侶們要將佛像頭部安裝到佛像上時,像是有生命一般,自動飛到頸部上,分毫不差的安置上去,從此天下太平,百姓生活安居樂業。
北周武帝宇文邕知道此事後,派出官員勘查此事,並在公元561年時在涼州、甘州、肅州三處為佛像修建寺院,敕賜寺額為「瑞像寺」,從此香火鼎盛。十年後的某天夜裡,瑞像佛首無預警地落地,使僧侶們十分震驚,立刻通報朝廷,皇帝派出重臣勘查,並舉行儀式重新安置,但是白天相安無事,到了晚上卻再次脫落,重新安置十餘次仍無法復原。公元574年,北周武帝下詔滅佛後,全國寺院遭到焚毀,瑞像寺也無法倖免,隨著北周滅亡,人們更加相信劉薩訶的預言。
歷史的發展
隋朝在崇佛的隋文帝的治理下,佛法再次興盛,瑞像寺得以重建,佛像不知何時再次身首恢復原狀,而國家進入開皇之治,百姓再次迎來平穩幸福的生活。到了公元609年時,隋煬帝西巡河西,親臨瑞像寺,將瑞像寺改名為「感通寺」,並下旨擴建,賞賜許多金銀財寶,命天下模寫瑞像供奉,「感通寺」的名號流傳天下。
公元644年,佛像附近出現鳳鳥蔽日的吉祥徵兆,唐太宗派出使者前往瑞像寺進行供養。後來取經歸來的三藏法師經過感通寺時,停留此處拜佛講經。中唐以後,河西被吐蕃占據,感通寺改名為「聖容寺」,不過香火依舊興盛。元朝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荒廢而逐漸沒落,到了1953年時遭到拆除。
現今聖容寺的原貌已消失,新建的聖容寺大殿中供奉佛體的石壁,佛像頭部則收藏於當地博物館,佛像殘缺的今日反應著現今混亂的世間,當佛法再次真正重現於神州大陸之上時,這尊充滿神蹟的佛像將再次展現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