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度,過則為災。(圖片來源:)
度,是一種分寸的智慧,是陰與陽的平衡。凡事失度,就會行差踏錯,超越了限度的約束,就會過早地凋零。人生能夠把度拿捏得恰到好處,才能收穫真正的喜悅與豐盈。
《中庸》有言:「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喜怒哀樂不形於色,叫做「中」,喜怒哀樂發而適度,叫做「和」。
心平氣和,是一個人生活最好的狀態。
《說岳全傳》裡有一段,南宋名將牛皋,生擒了金國大將兀朮。
廝打中,牛皋打翻了兀朮,一躍騎在了他的背上。兀朮掙扎不起,堂堂一國將帥,哪受過如此羞辱,於是怒氣攻心,一口鮮血,氣死在了牛皋胯下。
牛皋活捉了兀朮,更是喜不自勝,沒想到樂極生悲,一口氣沒上來笑死在了兀朮背上。
《莊子.刻意》中講:「悲樂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過;好惡者,心之失。」
其實,於人有損的,不僅有大悲大喜,還有很多不幸,都和情緒有關。但無論哪一種情緒,過了頭都會招惹災殃。
心中不生悲喜雖難,但克制在可控的範圍裡卻易。
《道德經.第三十三章》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能控制住自己的喜怒情緒,永遠心如止水,才是真正的強大。
古人說:「寒暑迭用,所以成歲功也;日月代明,所以均勞逸也。」
勞逸適度,就像寒暑交替、日月輪轉,只有這樣才符合大自然的規律。
《太上感應篇》中,列舉出的人之大過,其中一條叫做「逸樂過節」。
前半輩子活得太輕鬆,後半輩子必會經受各種各樣的痛苦。
每一個亡國之君,都驕奢淫逸,每一個敗家之子,都好逸惡勞。
未雨不曾綢繆,風雨乍起,必會遭遇劫數;居安不能思危,危險降臨,必將措手不及。
《莊子.刻意》又說:「形勞而不休則弊,精用而不已則勞,勞則竭。」
身體勞累而不休息,就會疲憊不堪;精力消耗而無休止,就會元氣勞損,勞損最終則會枯竭。
一個道童問道長,自己什麼時候才能悟道?道長說,需要十年。
道童又問,要是不眠不休勤學苦練呢?道長說,要二十年。
道童大惑不解,要是飯都不吃,一心修道呢?道長說,一輩子都難。
其實,道理很簡單,終日碌碌,也要適當的放鬆,學會好好休息,才能夠事半功倍。
一張好琴,琴弦綁得太鬆則彈不響,拉得太緊又會被繃斷,唯獨調整到恰好,才能演奏出最動聽的聲音。
勞逸有度,忙閑各半,才能從容不迫,笑對人生。
《道德經.第九章》云:「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貪婪得到的東西,最後會因為貪婪而失去,名利這種東西,永遠不可能長久。
追名逐利,是人之常情,追上了要學會知足,追不上,則要懂得舍棄。
人若貪名,必會被虛名所吞噬,人若貪利,必會被利慾熏壞了良心。
相傳,有一群人乘船渡江,船到江心突然出了故障,眼看就要沉入江中。大家紛紛棄船逃跑,向對岸游去。只有一個人,越游越慢,漸漸體力不支,溺死在了水中。
後來,大家把他打撈起,才發現,大家棄船時,也一併丟下了各自的行李,只有他的懷裡,仍舊揣著好幾大貫銅錢。
貪求身外之物,就像舔食刀刃上的蜂蜜,不僅不能飽餐一頓,還有割掉舌頭的隱憂。
愚蠢的人總是一味索取,聰明的人懂得見好就收。
名利也需適度,過則不僅無益,反而有災。
《道德經.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完美的東西,看似殘缺,實則並無缺陷;豐盈的東西,好似虛空,其實無盡無窮。
如果說什麼是完美,完美不是無缺,而是拿捏好度和分寸,就是世間最好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