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圖片來源:ALEXEY NIKOLSKY/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2年2月17日讯】(看中國記者邢亞男綜合報導)日前,美、英接連發出警告稱,俄羅斯將隨時攻擊烏克蘭,時間極有可能是2月16日。16日,俄國防部發布畫面稱,俄軍在離開克里米亞半島,緊張局勢暫時緩解。分析認為,在俄烏危機的戰和張弛中,各方正在達成新的政治平衡。
西方國家政要趕往莫斯科
烏克蘭危機引發了歐洲各大國對此進行密集的外交斡旋活動,包括德國、法國、英國等國領導人和外長們在內的歐洲國家政要頻繁出訪,密集穿梭於莫斯科、基輔、巴黎、柏林、華沙等地。
2月14日,普京會見了外長拉夫羅夫,公克里姆林宮的官網發布了會談記錄。普京問:「你認為我們還有機會和西方,就我們關心的問題達成協議嗎?還是說,我們可能會被拖入無休止的談判?」
拉夫羅夫告訴普京,「總是有機會的,我指的是你最近與美國和法國領導人的會晤,德國聯邦總理也要來,波蘭外長也要來,再過幾天義大利外長也會訪問莫斯科,還有其它會議正在計畫中。」
拉夫羅夫給普京的建議是,不準備零散地討論問題,而是要確保最終達成整體協議。換句話說,俄羅斯人認為他們已經恢復了外交主動權,並與西方大國取得了一些進展,儘管這顯然還遠遠不夠。
俄羅斯問題專家莫庫裡思(Alexander Mercouris)指出,經過漫長的談判,可能會達成某種重建歐洲安全架構的協議。法國似乎已經同意了這個想法,不然的話,俄羅斯會很快就取消談判,繼續採取軍事手段。
比如說,部署「海神」水下核動力無人潛艇,Skyfall核動力高超音速巡航導彈。所有這些新的、非常危險和非常不穩定的武器,都在準備部署,這將進一步改變歐洲的軍事和安全平衡,對西方國家施加額外的壓力,直到最終,西方大國基本滿足莫斯科的要求。
烏克蘭入北約成歷史問題
冷戰結束後,原屬蘇聯陣營的中歐和東歐的許多國家相繼加入北約。1999年捷克,匈牙利和波蘭加入北約。2004年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斯洛維尼亞以及同俄羅斯接壤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加入了北約。但在北約凖備吸納烏克蘭和古魯吉亞時,則觸動了俄羅斯的紅線。烏克蘭早在2006年就聲明,希望於2008時加入北約,普京也曾在2007年在慕尼黑說:「我們有權發問,北約擴張究竟針對誰?」
在本輪危機中,2月14,日德國總理蕭茲訪問烏克蘭,15日前往莫斯科,繼續調解烏俄危機。德國世界報報導說,德國將向俄羅斯提議烏克蘭10年不加入北約的妥協方案,但德國官員說,這只是政府內部「構想」,不會正式提出。
烏克蘭則表示,未曾打算放棄加入北約。克蘭駐英國大使普萊斯塔說:「我們現在不是北約成員國,為了避免戰爭,我們準備做出許多讓步,這就是我們跟俄羅斯對話時談的事,而讓步跟北約完全無關,烏克蘭憲法明文記載加入北約的目標。」
普萊斯塔可還說:「這不是延後我們加入北約的想望。我們說的是,既然我們現在不屬於這個家庭,就必須尋求其他的,例如與英國、美國的雙邊協議。所以除了北約之外,我們在尋求其他安排,讓我們能在目前這特別艱困的時刻存活下來。」
如今,烏克蘭加入北約已成歷史問題,進而衍生危機,但時過境遷,各方的力量和利益糾葛也發生了改變。
美國擔憂:北溪2號增加俄在歐洲影響力 德國的核心利益是北溪2號
在這次烏克蘭危機中,不得不提及的是北溪2號天然氣工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曾警告歐洲說,北溪2號是「危險的地緣政治武器」,俄羅斯將以此來打擊烏克蘭和其他東歐國家。
北溪1號(Nord Stream)。(圖片來源:Samuel Bailey/wiki/CC BY 3.0)
北溪2號是一條由俄羅斯經波羅的海海底,直接通到德國的海底天然氣管道,工程始於2018年,2021年9月完工,該工程可讓俄羅斯輸送德國的天然氣量翻倍。北溪2號的一個關鍵爭議點是,管線完成後的天然氣輸送,將繞道目前經過烏克蘭的管線,轉而經過北溪2號,這將剝奪烏克蘭收取管線途經路費的權利。因北溪2號,預計烏克蘭僅能源過境費的損失,每年就高達約20至30億美元。
俄羅斯向歐洲供應天然氣的主要現有和計畫中的管道。(圖片來源:Samuel Bailey/wiki/CC BY 3.0)
美國一直對北溪2號存有疑慮,認為可能增加俄羅斯在歐洲的影響力。此前,川普任總統時,曾經極力反對北溪2號的興建,也曾祭出制裁,認為北溪2號會讓歐洲各國受到俄羅斯牽制。
但北溪1、2號項目一直得到德國施羅德和默克爾政府的大力支持,德國政府認為,未來幾十年可以更加依賴天然氣,減少德國國內化石燃料的使用。
拜登上任後,於2021年5月宣布,取消川普對營運北溪2號的公司「Nord Stream 2AG」及德籍執行長的制裁。但美國仍然對俄羅斯有所顧忌,當年8月,又宣布對1艘俄羅斯船隻、以及2家參與北溪2號的公司實施制裁。此次俄烏衝突中,拜登說,如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北溪2號管道就會被關閉。
曾任吉爾吉斯、俄羅斯和烏克蘭政府的經濟顧問艾斯侖德(AndersÅslund)也指出,北溪2號完工,少了天然氣過路烏克蘭的牽制,將導致俄羅斯的影響力擴大,俄羅斯也可以更無顧忌的對付烏克蘭和白俄羅斯。
2月7日、8日,馬克龍出訪莫斯科和普京進行會談,試圖解決歐洲的安全問題。俄羅斯問題專家莫庫裡思(Alexander Mercouris)認為,從馬克龍和普京的聯合記者會上看,顯然法國對俄羅斯的重建歐洲安全架構的立場,有著極大的同情和理解,可以說是溫和的,甚至私下裡還是同意的。但馬克龍在沒有德國支持的情況下,對向前推進非常猶豫。
2月15日,德國總理蕭茨抵達莫斯科,與普京總統進行了會談,根據新聞發布會的內容,他們討論了烏克蘭本身的問題,也討論了俄羅斯堅持的問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安全保障,歐洲的總體安全框架,當然還有北溪2號管道的問題。德國目前很不情願公開地支持法國的倡議,不願意推進所有這些安全建議。莫庫裡思解釋說,德國人擔心,美國會對北溪2號輸油管道進行制裁,而這條管道是德國的核心利益。
北京打破中立 歐洲安全局勢更加不穩定
過去,北京在國際上的跨國衝突中,會盡量避免站在某一方,在不明確樹敵的情況下獲取最大利益。但此次俄烏衝突中,則明確站邊俄國,回報是俄方支持中共的台海政策。
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2月15日在聯邦議會說,自從10多萬俄羅斯軍隊部署到烏克蘭邊境以來,北京不但沒有對此進行譴責,反而在這個問題上與莫斯科聯手,他敦促北京,就烏克蘭危機表態:「我和在座的所有人一起敦促中國(共)政府譴責這些(入侵)行為。」這是莫裡森一週時間内,第三次敦促北京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暴力行為。莫裡森說:「一旦俄軍入侵烏克蘭,我們將與合作夥伴迅速按照在考慮和討論的路線行動。」
北京冬奧會於2月4日舉辦,由於西方國家的抵制,普京成了習近平的貴賓。期間,北京不僅舉行了2年來習近平和來訪國家元首的首次實體見面會談,會後還發表了聯合聲明。
但這個聯合聲明,卻震驚了西方國家。因為過去,中共在國際上的跨國衝突中,會盡量避免站在某一方,而往往是以反對國際干涉的名義試圖保持中立的形象,在不明確樹敵的情況下獲取最大利益。但這次俄烏衝突中,習近平則明確站邊俄國,特別是反對北約東擴,得到的回報則是俄國支持中共的台海政策。這是冷戰以後中俄最明確的聯合抗美宣言,也是北京首次表達與歐盟為敵的意思。
2月14日,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評論了普京和習近平本月早些時候要求停止北約擴張的聲明,「他們2月4日的聯合聲明當然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表明中(共)國已經決定,他們將在歐洲發生的事情上與俄羅斯站在一起。但我們會說,他們對俄羅斯的默默支持,是令人深感震驚的。」柯比說,北京在高風險問題上,對莫斯科的支持,「對歐洲的安全局勢更加不穩定」。
北京和臺灣關注美國在烏克蘭的行動
眾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克考(Michael McCaul)敦促拜登總統站出來,不要對戰略夥伴烏克蘭的支持有所讓步,因為如果讓步,會使普京和習近平更加壯膽,因為從基輔到臺北,美國的信譽經不起再次這樣的打擊。《紐約時報》也發表文章稱,拜登對烏克蘭正在發生的事情的立場是對美國海外信譽的更廣泛考驗,許多相信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會象徵著中共入侵臺灣。如果美國對俄羅斯缺乏強而有力的回應,則會讓中共認為,美國也會為其開綠燈。
但臺灣方面認為,如果中共依此做出判斷,將犯下錯誤。因為這與其說是可信度,不如說是優先秩序,儘管許多人會認為,東歐正在發生的事情對美國的利益更為重要,但對美國來說更重要的是臺灣。
臺灣總統蔡英文下令她的國安顧問參考烏克蘭的情勢和對臺灣的影響。蔡英文在今年1月說:「臺灣長期以來面臨中共軍事上的威脅與恐嚇‚我們對烏克蘭的情況表示同情。雖然臺北普遍的感受是對烏克蘭人同情,但大多數臺灣人並沒有看到與他們自己的情況相似的地方。」
評論認為,在這次俄烏危機的戰和張弛中,美歐一起表達了支持烏克蘭的意願,做了條件許可下的軍事部署和支援,反應應該說恰當有效;烏克蘭沒有在壓力下屈服,沒有做出任何俄羅斯所希望的承諾,也算有顔面;俄羅斯在沒有投入戰鬥的情況下,顯示了實力和決心,並很可能在實質上達到了目的,阻止北約東擴和烏克蘭加入北約,順帶測試了美歐的戰略反應,可以說是達到了極限施壓的目的,迎來各國外交斡旋,恢復了外交主動,收穫頗豐。但是,北京卻犯了一個錯誤,川普下臺後,西方本不願再把中共視為頭號威脅,此時,北京的姿態,著實讓西方震驚;再有,俄羅斯是歷史上吞併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在中共統治時期通過條約永久承認了俄國的佔領,中共讓俄羅斯背書反對領土分裂,鬧出了國際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