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才能洞若觀火;看淡,才能超然物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人生有三重境界:看遠,才能覽物於胸;看透,才能洞若觀火;看淡,才能超然物外。
【1】看遠,才能覽物於胸
但凡傑出人物,莫不是少年懷志,心銳志遠。
北宋的范仲淹,幼年喪父,貧困落泊。但少懷壯志的他並沒氣餒,而是在一佛寺中,潛心苦讀,最終高登廟堂,並成為一代文豪。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看遠即是目標也是過程,更是境界。目標牽引成長,過程充盈人生。只有志向高遠,人生才會有前進航標。
【2】看透,才能洞若觀火
在群雄逐鹿的三國時代,人才輩出,曹操即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曹操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三國志·先主傳》)由此可見,曹操對當時的形勢洞察得如此透徹,充分體現了他的過人智慧和深謀遠慮。
清朝時,一次,乾隆皇帝在船上遊覽大江風光。忽然從遠處駛來一艘大船,船上站著很多人。乾隆就問紀曉嵐:「這些人為何而來?」紀曉嵐思慮片刻,意味深長地說:「為名利而來!」原來,這些官員得知乾隆皇帝要來此遊覽,特來此迎接聖駕。但在紀曉嵐眼中,這些官員都只不過是為名利奔波而來的人。
因此,要想成為一名成功人士,必須有自己獨特的眼光,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對世事的變化能洞若觀火。
【3】看淡,才能超然物外
戰國時代,越王勾踐之所以能滅吳復國,成就霸業,要歸功手下的兩個大功臣,文的叫范蠡,武的叫文種。
當吳國和越國打仗的時候,范蠡勸越王暫時忍辱投降,等到時機成熟,反攻回去。並且不辭千辛萬苦,走遍全國,尋訪美女,在浣紗溪畔找到了西施,把她獻給吳王,迷惑吳王,使他不能專心於國事。吳王沉迷美色,國勢日衰,而越國在勵精圖治之下,國力漸强,終於一舉發兵消滅了吳國,報了當年稱臣的恥辱。
這時范蠡雖然有功名富貴等著他去享受,可是他一點也不貪戀,寫信辭別了勾踐,隱居田野,過著閒雲野鶴一般的生活。因為范蠡認為盛名之下,難以長久。況且勾踐的為人,可與之同患難,難與之同安樂,並寫了一封信勸告文種說:「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然而文種不信,最終被勾踐賜死。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或留戀於金錢,或束縛於名利,卻並沒有意識到這些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忙忙活活幾十年,到頭終是一場空。在世時的功名利祿、愛恨情仇,又有哪樣能帶走呢?
人活在世上,應該追求精神和靈魂的昇華。如果把名利之心放淡一些,心中就多了一份祥和和恬靜。以淡泊的心態處世,用簡單對付一切複雜,是一種十分瀟洒的人生境界。
責任編輯:明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