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詩人、畫家、書法家鄭板橋。(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鄭板橋是清代著名詩人、畫家、書法家,他是秀才、舉人、進士,曾當過縣令。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他擅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畫竹已五十餘年,成就最為突出。著有《板橋全集》。
鄭板橋獨創一格的書法,人稱「板橋體」,又叫「六分半書」。他以隸書筆法形體摻入行楷,又時以蘭竹面筆出之,自成面目。這別具一格的新書體,開創了書法歷史的先河。
鄭板橋小時候家境貧寒,賣過畫,做過塾師,在山東做了十年縣令,他不阿諛奉承,胸懷子民,因開倉賑濟窮人,而被罷官。丟官之後又回到揚州賣畫。下面有兩則有關鄭板橋的故事。
(一)
乾隆13年,鄭板橋當縣令時,有一天去雲峰山觀鄭文公碑,借宿山間的一個小茅屋。室主是一位儒雅老人,自命糊塗老人,這位老人請鄭板橋題字,於是鄭板橋便題了難得糊塗,鄭板橋讓老人寫一段話語,老人便寫下了得美石難,得頑石尤難等,然後老人也用了自己的印,鄭板橋看到印上的字是院試第一鄉試第二殿試第三。鄭板橋很吃驚,原來是一位退隱的官員。
二人遇到知音,撫掌大笑。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如同美石轉入頑石更難,從此難得糊塗傳為佳話。
(二)
鄭板橋在山東濰坊做縣令時,於衙署書房休息。鄭縣長聽到窗外疾風吹竹之聲,頓感悲淒。他想:在這樣的夜晚,我在溫暖的縣衙書齋躺著休息,風吹竹葉的蕭蕭之聲不就是百姓啼飢號寒的怨聲嗎?我們這些小小州縣官,老百姓的一舉一動都牽動我們的心情呀!
鄭板橋贈給署理山東巡撫的詩《墨竹圖題詩》,其原作為:「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這首詩既警醒了上為當官的人,也觸動了為人父母的家長。因為詩中體現出大局意識,而要心懷大局,對孩子而言,就是要立大志。
鄭板橋遺言:自己的事情自己幹
作品即人品,內涵乃家風。鄭板橋老來得子,看到小兒子上進心不足,臨終之時亦難放心。在其彌留之際,小兒子問他:「您老人家還有何教誨?」父對子曰:「欲嘗親蒸之饃。」
老父之命難違,兒子迅速下廚,手忙腳亂,猶如臨陣。幾番操作,饃饃難成。父親奄奄一息,積聚精力等待,終於沒等到兒子功成。
鄭氏之子號啕大慟,痛悔平日家務勞動太少,遺恨沒能滿足父親的臨終心願。
他為父親更換壽衣時,發現枕下留有紙條寫道:吃自己的飯,淌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