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瞬間,就可以徹底認清一個人。(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古語說:「人心難測」。觀察人的形式和方法,以四方面來檢測、判斷,測定一個人的內心就不會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想要徹底看清一個人,看這四個瞬間就可以了。
一、如何面對利益?
《論語》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古往今來,為了一己私利而見利忘義的故事比比皆是;為了守護自己的品格而拒絕利益誘惑的也屢見不鮮。
在人世間,利益是試金石。但是利益並不是人們唯一追求的東西。
如果一個人為了利益,可以不顧良心,拋棄道義,那誰會敢相信?
如果一個人面對利益,依然堅守對道德的信仰,不放下內心的原則,那必定有著高貴的靈魂,值得深交。
二、如何尊重別人?
紀曉嵐有一天去遊五臺山,走進廟裡,方丈把他上下一打量,見他衣履還整潔,儀態也一般,便招呼一聲:「坐」。又叫一聲:「茶」。
寒暄幾句,知他是京城來的客人,趕忙站起來,面帶笑容,把他領進內廳,忙著招呼說:「請坐」,又吩咐道:「泡茶」。
經過細談,當得知來者是有名的學者、詩文大家、禮部尚書紀曉嵐時,立即恭恭敬敬地站起來,滿臉賠笑,請進禪房,連聲招呼:「請上坐」,又大聲吆喝:「泡好茶」。
他又很快地拿出紙和筆,一定要請紀曉嵐留下墨寶,以光禪院。紀曉嵐提筆,一揮而就,是一副對聯:坐,請坐,請上坐;茶,泡茶,泡好茶。方丈看了非常尷尬。
有道德有教養的人,對任何人都是尊重的,就算是和比他地位低的人交流,也不會顯出高傲。
面對一個人,不以任何面貌去評判,待之以尊重,那這必定是一個擁有善意,擁有操守的人。
古語說:「人心難測」。(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三、如何對待父母?
三字經開篇就有言「首孝悌,次謹信」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於是,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揹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也忘記了疲勞。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父母漸行漸遠,所以及時盡孝,越早越好。
孝敬父母,不僅是我們應盡的責任,也是看出一個人是否值得深交的重要標準
一個想父母所想,對待父母和顏悅色的人,一定是一個有責任心,有擔當的人,也將更容易獲得別人信任和喜歡。
四、如何對待承諾?
「曾子殺豬」講的是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她的小兒子哭鬧著也要跟著去。曾妻便哄兒子說:「你回去等著我回來殺豬讓你吃肉。」
曾妻從街上回來,就看到曾子要殺豬,她急忙阻攔道:「我只不過是跟孩子說著玩哄他的。」曾子說:「同小孩子是不能開玩笑的。孩子年幼沒有知識,處處會模仿父母,聽從父母的教導。今天你欺騙他,就是教他學你的樣子騙人。做母親的欺騙自己的孩子,那孩子就不會相信自己的母親了。這不是教育孩子的好辦法啊!」於是,曾子殺了那頭豬,煮了肉給孩子吃。
信守承諾,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操守。
言而有信的人,更容易受到尊重和信任。
結語
不重利益的人,是個內心高貴的人;
尊重他人的人,是個善意謙虛的人;
孝順父母的人,是有擔當責任的人;
重視承諾的人,是有道德操守的人;
以這四點為標準,我們就可以看清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