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可以說是充滿戲劇化的一生:他三歲登上皇位,後被驅逐出宮,又在海外漂泊多年,最終被引渡回中國改造,於1959年時得到了特赦;當時,擁有中國「現代第一詩人」之稱的郭沫若,在中共建政後,想創作一本晚清皇室生活的書籍,於是他想到了溥儀,希望溥儀能當他的助手。
特赦後的溥儀,就跟一般人民無異,他的身份已經不再是皇帝,自然是要通過自己的雙手勞動去養活自己。但由於溥儀的身份有些特殊,政府部門暫時還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給他,這時,郭沫若聞訊前往,拜訪溥儀。
郭沫若在當時已經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他在歷史學、考古學、文學、藝術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詣;熱衷於文學的郭沫若,想在當時創作一本記錄晚清皇室生活的一本書,而在他眼中,溥儀便是他收集素材的不二人選。於是,在郭沫若登門探望溥儀時,他向溥儀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起初郭沫若向溥儀道明自己來意時,溥儀還蠻贊同他的想法,因為溥儀曾是晚清時期的皇帝,對當時的現實情況十分瞭解。另外,在清朝史書或者陵墓中,難免會出現大量的滿文,郭沫若希望溥儀能充當自己的助手,翻譯滿文;隨後,郭沫若還表示,若想更深層探究史實,就要發掘晚清時期的古墓,用文物去證實,才能讓作品更有說服力。
但是聽到這一想法,溥儀表情凝重,思考片刻,便回覆了郭沫若五個字:「我不懂滿語」,這一回覆讓郭沫若大為震驚,但也不好再說什麼,只能尷尬匆匆道別。這件事過後,好多人開始議論溥儀,認為他拒絕郭沫若是因為放不下自己的架子,自命清高。
可是深入瞭解以後,卻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因為溥儀從小十分愛玩,不愛學習,後來長大一些後,便跟隨莊士敦老師學習英文,對於滿語的學習一直是空白;另一原因也可能是溥儀對於探尋晚清古墓的行為有所顧忌,晚清古墓中,大多是溥儀的先輩,甚至親屬,郭沫若想從其中探尋史實,無疑是在挖溥儀的祖墳,這換做他人,內心也一定是抗拒的,因此這件事便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