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是天地靈秀之所鐘,花的獨特性情尤在清、幽、雅、麗之間,賞花在於悅其姿色而知其神骨,如此方能深得每一種花的獨特韻味和情趣。花因季節、時節地勢的不同擁有不同的氣質與美感。如古人所言:「梅標清骨,蘭挺幽芳,茶呈雅韻,李謝弄妝,杏嬌疏麗,菊傲嚴霜,水仙冰肌玉膚,牡丹國色天香,玉樹亭亭皆砌,金蓮冉冉池塘,丹桂飄香月窟,芙蓉冷艷寒江」。
中國民間流傳陰曆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的生日,自古有「花朝節」,又稱「花神節」。「花朝節」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流行鼎盛,每逢二月十五日宮廷留有祭花神和剪綵賞紅等傳統習俗,並在承德避暑山莊、圓明園等處都建有花神廟。
十二月花卉杯有青花五彩和青花兩個品種,創始於清康熙時期,寂園叟《陶雅》中提到:「康熙十二月花卉酒杯,一杯一花,有青花有五彩,質地甚薄,銖兩自輕。彩花以有黃色小兔者為最美,菊與荷鴛者為下。昔者十二杯不過數金,所在多有,今則黃兔者一隻,已過十笏矣。若欲湊合十二月之花,試戛戛乎其難。青花價值且亦不甚相懸也。」
康熙不但是中國歷史上善於治國為數不多的帝王,還是多才多藝的學者,他一生對中國歷史和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中國歷史上堪稱千古一帝者:前有唐太宗,後有康熙帝!康熙十二月花卉杯其實是一組酒器,由十二隻形似仰鐘的小酒杯組成,是根據傳統花朝節的傳說,選取百花中代表黃曆十二個月份的月令花卉繪製而成。因為每一隻酒杯上繪製有十二個月份的代表花卉,也即傳說中的花神,故而也稱之為「花神杯」。十二月令花神杯素來被視為康熙官窯之名品,依月令之數為一套。此類花神杯由於杯體薄如脫胎,燒製極其困難,成品率低,傳世品極少,而且流傳間容易破損,十二杯又極易散失,能夠一套成組的更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康熙花神杯上所繪花卉及詩句如下:
一月,迎春花︱ 金英翠萼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
二月,杏花︱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煙
三月,桃花︱風花新社燕,時節舊春濃
四月,牡丹︱曉艷遠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風
五月,石榴花︱露色珠簾映,香風粉壁遮
六月,荷花︱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七月,蘭花︱廣殿輕香發,高臺遠吹吟
八月,桂花︱枝生無限月,花滿自然秋
九月,菊花︱千載白衣酒,一生青女香
十月,月季︱不隨千種盡,獨放一年紅
十一月,梅花︱素豔雪凝樹,清香風滿枝
十二月,水仙花︱春風弄玉來清晝,夜月凌波上大堤
康熙五彩花神杯杯體輕巧胎薄如紙,胎質堅緻細薄,釉色瑩潤如玉,達到了只見其釉而不見其胎的程度,器型規整精巧,造型大小一致,彩繪一絲不苟。一面以精緻的五彩描繪當月的花卉一種,配以叢石草木、飛禽小蟲;另一面以青花題寫相配的名詩佳句,並鈐一青花「賞」字方印,底圈足內落雙行六字年號款。這種精心設計、精巧迷人的杯子,將繪畫、詩詞、書法、篆印融於一體,使其具有了文人色彩,使得日常生活用品的酒杯有了更高的觀賞價值和內涵,這也是康熙十二花神杯的獨創之處,開瓷器先河。
康熙皇帝喜愛唐詩,他留下的墨寶多以唐詩為題材,康熙四十四年(1705)下令編纂《全唐詩》。在康熙朝的瓷器上有不少以唐詩為裝飾,花神杯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除了構圖疏朗清新,花卉、山石與兔、蝶、水禽等小動物安排錯落有緻,杯上還都題寫有用青花料書寫的一首與之相對應的詩歌,這些詩歌大部分取自於《全唐詩》當中,意蘊古雅、相得益彰,這為雍乾時期的題詩琺琅彩瓷樹立了典範,奠定了基礎。
康熙五彩主要色料有紅、黃、綠、藍、黑、紫、金等,青花五彩的工藝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繪圖案的輪廓線,罩釉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按圖案的不同部位,根據所需填入不同的彩色,一般是3至5種,最後入彩爐低溫燒成,明清文獻中也稱之為成「窯彩」、「青花五彩」或「青花間裝五色」。
康熙對歷代的瓷器十分欣賞並很有研究,康熙十九年下令景德鎮恢復御窯廠,研製新風格的各種瓷器。青花五彩瓷器也是康熙時期景德鎮的重要產品之一,它從明代萬曆五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但較明代有了更大的發展。康熙十分喜愛花神杯,幾次南巡都帶在身邊,他不僅喜歡花神杯瓷器的工藝更鍾情於花卉配唐詩的文化意境。花神杯亦是文人文化的典範,洋溢著濃郁的文人氣息,極具文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