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殼的鈣質從哪裡來?(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科學家觀察母雞的食物中似乎沒有那麼多的含鈣物質,卻能每天生出含鈣質殼的蛋。出於好奇,科學家分析了燕麥中的鈣含量,然後讓母雞只吃燕麥,不吃其他食物。實驗發現:當分析了母雞生的蛋與排出的糞便時,其中的鈣含量是母雞吃下的所有燕麥中鈣質的四倍,這些多出的鈣質從哪裡來的呢?最常見的說法是從母雞骨頭泌出,但是任何一個科學家都清楚,如果母雞長期生蛋靠骨頭分泌,它的骨架不用多久就會像餅乾一樣鬆脆了。
實驗發現如果四、五天不讓母雞吃含鈣質食物,母雞仍然生蛋,只是蛋殼就變軟。科學家想到燕麥中另含相當量的鉀,於是再接著餵食母雞含高量鉀質的食物,母雞又生出含鈣質的硬殼雞蛋!這實驗明確指出生物體本身就有「元素再造」的能力,母雞很可能把鉀原子「加上」氫原子變成鈣原子!但是這種原子與原子間融合產生另一種原子,所謂的「核融合反應」,目前人類技術是需要在像核爆炸產生的高溫下才可能進行,或是在現代昂貴龐大的加速器裡才會產生的現象。
植物也展現這種點金術,科學家觀察在蒸餾水中發芽的幼苗所含鉀、磷、鎂、鈣、硫元素都比原先種子中含量還多,這可不能籠統地用光合作用解釋,植物確實也能將元素大轉換。
既然如此,如果人體內出現將鐵變成鈣,像母雞生蛋把鉀變成鈣一樣,是不尋常,但也絕非魔術神話、空穴來風,都是在理論上說得通的。為什麼人卻接受不了呢?原因其實已經指向:科學是不是把這些理論外的現像一概摒除在外,只為了確立這些好不容易建立的所謂正統理論,這是不是另一種形式的迷信,迷信科學呢?像母雞生蛋、豆子發芽這麼平常的現象為什麼不在我們的教課書內呢?
為什麼一個接受現代科學教育的人遇到這類客觀存在的事實,不是以開闊胸襟去面對、去剖析,不是引發好奇,反而出現封閉、排斥的態度呢?真正科學的精神是不是該問:為什麼母雞能產生鈣質?公雞能不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