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債總額實際高於政府公布的數字,財政收入缺口也越來越大。(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1年11月3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數據顯示,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增長幅度明顯加速,10月發行規模環比增加上千億元人民幣,並創年內第三高,僅次於8月和5月。分析報告指出,地方債總額實際高於政府公布的數字,財政收入缺口也越來越大。
今年累計發行規模超過6.4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高於去年全年的6.44萬億,刷新歷史記錄。
中國財政部10月22日表示,2021年新增專項債額度盡量在11月底前發行完畢。各地方政府都在加快發行進度,10月專項債發行規模超6,400億元,創出年內月度發行規模新高。今年迄今為止,專項債的累計佔比也進一步升至逾六成。
受COVID-19疫情的影響,北京當局在2020年首次放棄了設定年度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目標,同時大幅調升預算赤字率至3.6%以上,並安排一萬億抗疫特別國債。不過在今年再次設定了經濟增速的具體目標,將GDP增長目標設為6%以上,赤字率按3.2%左右安排,居民消費價格(CPI)漲幅3%左右。
據中泰證券研究所報告,10月地方債淨融資規模亦創出年內新高。截至10月底,新增地方債(剔除中小銀行專項債)完成全年額度的82%,相比去年(95%)和前年(98.6%)的發行進度有所滯後,但差距較上月明顯縮小。
據路透計算,10月地方債平均發行利率3.36%,較上月上行12個基點(bp);平均發行期限13.55年,基本持平上月;平均發行倍數則小幅下降。
在今年北京當局「兩會」通過的預算中,2021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為44,700億元,其中一般債券限額8,200億元,專項債券限額3.65萬億元。
高盛在10月發布的報告認為,中國地方債總額已由2013年的16萬億元增至2020年底的53萬億元。這個數字相當於中國GDP的52%,且高於官方公布的政府尚未清償債務總額。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是中國各地政府可讓貸款不出現在資產負債表上的借貸渠道,但是,金融市場仍將其視為地方政府負債。
所謂地方融資平臺,是指地方政府發起設立,通過劃撥土地、股權、規費、國債等資產,迅速包裝出一個資產和現金流均可達融資標準的公司,必要時再輔之以財政補貼作為還款承諾,以實現承接各路資金的目的。
現在中國經濟增長面臨更多阻力,包括消費低迷、內需不振、房地產開發商債務導致的土地需求下滑、拉閘限電和疫情導致供應鏈中斷等,都是北京當局棘手的問題。
撰寫報告的高盛經濟學家魏靜嫻發現,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大多集中在基建、交通和工業集團等產業,合計佔債務總額近近40%。其中江蘇省負債佔全國之冠,去年達到約8萬億元。
對此,魏靜嫻在報告中寫道,「可能需要更多的官方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和增加地方政府融資的靈活性來支持整體經濟增長。」
高盛的計算是基於對2000多家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有息債務報表的分析,包括債券和銀行貸款。此外,報告還提及,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發債籌資金額,約6成用於償還2020至2021年到期債務,而非用於新投資。
不僅債務規模巨大,政府財政收入也出現問題。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發布財政藍皮書《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21)》,對十四五時期財政收支作出預測,未來幾年財政缺口規模將擴大趨勢。
報告顯示,因去年基數較低,以致2021年財政收入增速顯著提升外,十四五期間財政收入增速繼續放緩,而財政支出卻保持增長,平均財政支出增速在7.5%以上。
報告稱,若與2020年比較,在不考慮改革的情形下預測,2021年財政收支缺口會收窄至約4.7萬億元。不過,此後幾年財政缺口規模將維持擴大態勢,預計到2025年,財政缺口將達10.7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