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遊覽了杭州吳山的有美堂後,在該地寫下《有美堂暴雨》。圖為明崔子忠畫蘇軾留帶圖。(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亭臺樓閣堂等是中國古代的傳統建築,它們大多修建於風景名勝和交通要塞之處。古代文人與亭臺樓閣堂有著很深的交集,他們來到這裡憑弔古人或送別親友,也有遊子來懷鄉,也有來抒發內心世界的。正是因為這諸多的交集,亭臺樓閣堂自然也就成為古代文人們抒發感情、萌生寫下詩詞歌賦等念頭的主要場所了。
唐代詩人崔顥登上黃鶴樓寫下「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的千古名句。
後來李白在此地送別好友,留下感人肺腑的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代詩人陳子昂登臨幽州臺,唱出「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千古名句;李白在南京鳳凰臺寫下膾炙人口的律詩《登金陵鳳凰臺》。
宋代歐陽修在滁州醉翁亭寫下優美的遊記《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這兩句名言讓多少人放下了牽絆,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寄情山水,欣賞山水相映的美好;李白在勞勞亭寫下傷感的送別詩,「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折柳送別讓多少人為離別而傷懷。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提起洞庭湖畔的岳陽樓,人們腦海中會很自然地浮現出北宋范仲淹的古名文《岳陽樓記》,以及文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名言;王勃登臨江西南昌滕王閣,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滕王閣》詩和序。
說了這麼多古代文人與著名建築的交集,可不能漏掉了宋代大文豪蘇軾。
蘇軾一生仕途沉浮,經歷過許多世事,他擔任過禮部尚書也當過太守,也曾仕途跌宕,因言獲罪,九死一生。蘇軾一生步履不停,走過許多地方,從密州、定州、杭州走到徐州、黃州,最後又走到海南儋州。
在這些地方中,蘇軾只在杭州待過兩次,因此對杭州的感情很深,並將它當做第二故鄉。蘇軾初來杭州這樣寫到: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
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頗感憤怒,於是讓御史謝景在神宗面前陳說蘇軾的過失。蘇軾於是請求出京任職,被授為杭州通判。
在工作之餘,蘇軾和好友遊覽了杭州很多名勝古蹟。留下了很多名篇。
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初秋,蘇軾遊覽了杭州吳山的有美堂,在這裡寫下《有美堂暴雨》。
遊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雲撥不開。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十分瀲灩金樽凸,千杖敲鏗羯鼓催。
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鮫室瀉瓊瑰。
《有美堂暴雨》的白話譯文是這麼說的:
一聲響亮的雷聲宛如從遊人的腳底下震起,有美堂上,濃厚的雲霧繚繞,揮散不開。遠遠的天邊,疾風挾帶著烏雲,把海水吹得如山般直立;一陣暴雨,從浙東渡過錢塘江,向杭州城襲來。西湖猶如金樽,盛滿了雨水,幾乎要滿溢而出;雨點敲打湖面山林,如羯鼓般激切,令人開懷。我真想喚起沉醉的李白,用這滿山的飛泉洗臉,讓他看看,這眼前的奇景,如傾倒了鮫人的宮室,把珠玉灑遍人寰。
蘇軾觀雨後寫的一首詩,氣勢磅礴,頷聯成為千古名句
詩的起首很突兀,直接入題寫暴風雨來時,悶雷起自腳下,雲霧繞座不散。突出了所處的地勢很高,因而所見的暴雨,與平地所見不同,為下文鋪墊。接下就別出蹊徑,描繪了一幅壯闊異常的場面。風是看不見的,蘇軾卻給它著色,說是黑風,以視覺代替感覺,很形象地表現了暴雨來時疾風挾著塵灰烏雲的情況。「吹海立」是形容風的強烈。宋蔡絛《西清詩話》以為是學杜甫文中「九天之雲下垂,四海之水皆立」句,儘管不一定對,但兩者的氣勢很接近。有美堂雖然很高,但不可能見到大海,「吹海立」是想像之詞,下句寫風帶著暴雨從東面漸漸而來,便是實指。夏天的暴雨,區域很小,來勢迅猛,通過「飛雨過江來」五字,將這一情況囊括殆盡。這句詩雖然搬用了唐殷堯藩《喜雨》詩句,但妙合時地,密切無縫。《御選唐宋詩醇》卷三十四評此聯說:「寫暴雨非此傑句不稱……且亦必有『浙東』句作對,情景乃合。」並說只有唐駱賓王的「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方能與此方駕。
五、六二句具體寫暴雨。雨落在西湖裡,水汽蒸騰,西湖像一隻盛滿水的金樽,幾乎要滿溢;雨聲急促激切,又如羯鼓聲,敲打著這世界。這兩句從高處著眼,氣勢充沛,繪聲狀形,寫景與寫意交相併用。蘇軾用誇張的手法,把巨大的西湖比作小小的金樽,把急雨比作羯鼓聲,想象都很奇特。煞尾轉入觀感。
磅礴的雨景,令詩人震動不已,於是想讓這滿山飛漱的泉水沃醒沉醉的李白,讓他看看如同倒傾鮫人宮室、灑下滿天珍珠的奇景;同時,又等於在說要喚醒李白,請他寫出美妙傑出如同珠玉般的詩篇來。這兩層意思,看似不連,實際上是用了詩家慣用的「雨催詩」的典故。如杜甫《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過雨》云:「片雲頭上黑,應是雨催詩。」蘇軾很喜歡用這典,如「雨已傾盆落,詩仍翻水成」(《次韻江晦叔》),「颯颯催詩白雨來」(《遊張山人園》)。
「天外黑風吹海立 浙東飛雨過江來。」是畫龍點睛之筆,也是千古名句。
這兩句是寫天風海雨的狂暴,從另一角度看,也可看作是寫山河景觀的壯麗。從這兩句詩也可看出東坡胸襟雄闊奔放的氣概。此聯寫暴雨突來,風起雲湧之勢。上句用天外黑風形容狂風驟起,天地變色;「吹海立」則表現雨勢滂沱,如海潮洶湧。而下句則連用「飛」「過」「來」三個動詞,極為生動地展現暴雨由遠而近、橫跨大江、呼嘯奔來的壯觀景象。
這首《有美堂暴雨》是蘇軾即景詩中的力作之一。詩以雄奇的筆調、新妙的語言有聲有色地摹寫了詩人於有美堂所見驟然而至的急雨之景。暴風雨是最能震懾人心的自然壯觀之一。蘇軾生性豁達爽朗,對暴風雨特別欣賞,寫了多首詩進行描摹讚歎。這首詩由於是在吳山頂上的有美堂中所寫,氣勢更為雄偉壯大。
蘇軾的這首詩寓情於景,詞人勾畫了以有美堂為中心的三幅生動雨中畫面,又寓情於景,抒發了詩人坦蕩曠達的浩然之氣。詩作展現出詩人雖身處逆境卻泰然處之的品質,同時詞作也塑造了一位心胸開闊、曠達樂觀、格局高遠的詞人形象。
尤其是蘇軾對於人生的議論,那種身處逆境卻敢於正面面對現實,勇敢面對困境,勇敢面對生活挑戰的人生哲理。
對於今天的有著同樣處境的人來說,無疑是生動的一課,別開生面的一課,聽雨能治癒人心,讀了蘇軾這首氣勢磅礴的觀雨詩,不僅震撼人心,也會讓人們懂得如何在逆境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