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1年10月13日訊】在蔓延全國多地的電荒嚴重衝擊工業生產,可能在今冬明春對經濟造成重創的壓力之下,北京當局再次出手,以進一步放寬燃煤發電上網電價浮動的辦法,一方面鼓勵電廠擴大產能發電,增加上網供電;另一方面強迫工商業用電客戶以市場價支付電費,推動電價的市場化改革。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星期二(10月12日)發布公告,宣布將加快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電價的機制,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公告特別提出,要把向燃煤發電企業收購電力的價格,納入市場化改革的範疇。
發改委發布的「關於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提到的具體步驟,就是放寬市場交易電價上下浮動的範圍。目前燃煤發電市場交易價格的浮動範圍是上漲不超過10%,而下跌不超過15%。最新的市場化改革措施則將燃煤發電市場交易價格的上浮界限提高到20%,而且高耗能企業使用的電量的市場交易價格還不受上漲20%的限制。
中國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後,工業生產恢復很快,加上國際訂單的暴增,對電力供應的需求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而另一方面,煤炭生產滯後,供應不足,煤炭價格也一路飆升。由於中國煤電企業的上網電價由國家制定,企業面對煤價飆升,發電成本高企需要自我吸收,而電價又不許上漲的兩頭壓力,出現了發電越多越虧本怪異現象。
儘管自從7月份中國就開始出現電力供應吃緊的狀況,到了9月份,將近20個省市自治區都出現了電荒,煤電企業的發電積極性仍然不高。有些煤電企業甚至以設備維護或檢修為名,故意減少發電,減少虧損。
到了9月中下旬,包括中國東三省在內的多個地方由於電力缺口太大,超大負荷缺口對電網安全造成威脅,被迫無預警地拉閘限電,不僅嚴重衝擊工業生產,而且也給民眾生活造成困難,引發極大民怨。
在北京當局的強力干預下,發改委和工信部紛紛發文,要求煤電企業擴大產能,增加發電,並將增加發電與政治任務和政治責任掛起鉤來。國家發改委還下達了有序用電、錯峰用電的指示,但是由於煤炭供應緊張,煤電企業發電積極性不高,持續的電荒仍然沒有得到有效緩解。
中國《每日經濟新聞》曾經引述廣東一家煤電企業負責人的話說,目前的火力發電,電廠每發1度電就要虧損七、八分人民幣。「如果機組全部開機發電,電廠一天就要虧損上百萬元,」這位電廠負責人說。
遼寧省工業和信息化廳10月11日再次發布嚴重缺電的II級橙色預警,聲稱全省最大負荷缺口高達474萬千瓦。這是遼寧省在兩個星期內第5次發布缺電預警,並且是第2次發布嚴重缺電的II級橙色預警。遼寧省工信廳上一次發布嚴重缺電的II級橙色預警是在9月28日,當時最大的電力缺口高達530萬千瓦。
中國《證券日報》引述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雲的話說,「目前我國多地電力供需矛盾突出,要緩解這一問題,保障居民和企業的正常用電需求,就要著重在供給端發力,既要藉助行政協調的力量,也要發揮市場調控機制的作用。」
董忠雲表示,有序放開全部燃煤發電電量上網電價,意在通過適當上調燃煤發電上網電價來分攤應對電廠成本壓力,改善電廠經營狀況,提升電廠發電意願,進而緩和目前的電力供應緊張狀況,根本的目的在於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最大限度降低電力短缺的負面影響。
發改委公告宣布的電價上浮目前不影響居民、農業和公益性事業的用電價格。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萬勁松在發改委發布通告的記者會上表示,中國目前約有70%的燃煤發電電量通過參與電力市場形成上網電價。而這次宣布的新的改革舉措,將推動其餘30%的燃煤發電電量全部進入電力市場,這樣將進一步帶動其他類別電源發電電量進入市場,「為全面放開發電側上網電價奠定堅實基礎」。
經濟學家董忠雲向《證券日報》表示,由於居民和農業用電價格穩定,企業將是承受電價上調的主要受體,而高耗能企業市場交易電價又不受上浮20%的限制,顯示高耗能企業或將分擔更多的電力成本,這有助於通過市場價格手段引導和鼓勵企業降低能耗。
原文標題:為緩解電荒,中國放寬燃煤發電上網電價上浮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