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無預警宣布暫停臺灣番荔枝(又稱釋迦,如圖)和蓮霧輸入。(圖片來源:夏小華/自由亞洲電臺)
【看中國2021年9月23日訊】中秋前夕,中國海關總署再搞突然襲擊,片面宣布在臺灣釋迦及蓮霧中發現有害生物介殼蟲,次日即暫停輸入,這是繼今年二月鳳梨禁入之後,有計畫的升高敵意行為,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肆虐兩岸的有害生物,就是無腦又狂熱的極左戰狼。
我不是農經專家,我只能用常識來判斷,臺灣的農業技術或檢疫能力,應該不會比中國做得差,而釋迦與蓮霧又是屬於較高檔次的水果,產地條件嚴苛,所以產量並不大,挑這兩樣來下手,對兩岸貿易的實質影響極微,但在政治上的宣傳效果卻很大,比戰機擾臺的成本便宜多了。
根據中國商務部臺港澳司的數據,2020年兩岸貿易額達2608億美元,年增率14.3%,其中自臺灣進口了2006億,出口601億,逆差達1405億美元。而根據臺灣農委會的統計,2020年臺灣農產品輸中總額為10億1377萬7000美元,只佔了對中出口總額的0.5%,但在農產品外銷總額中佔比約為20%。
臺灣是農產品的入超國,每年平均逆差約一百億美元,中國即使全面封殺臺灣農產品,對平衡兩岸逆差毫無作用,對臺灣GDP的傷害也微乎其微,之所以針對水果下手,是因為它不是生活必需品,而且替代性很高,但對農民來說卻十分有感,只要能將農民的怒火引向執政黨,涉臺戰狼便會不斷出招。
針對此舉,外交部說要向WTO申訴,這是對牛彈琴,中國何曾在乎這個遊戲規則?真正考驗的其實是農委會的具體作為,年初鳳梨之亂,農委會祭出台幣十億元專案資金輔導補貼,實際只動用了5.6億元,這次陳吉仲第一時間老調重談撥款十億元應戰,吾人以為這是在頭痛醫腳,治標不治本。
臺灣地理環境不適合規模化生產,農業發展應朝精緻化、多樣化以自給自足為目標,與其把資源砸在效益不大的國際行銷,還不如把錢用來直接收購過剩的優質農產,用來當禮品做國民外交。近日看到有人建議政府收購釋迦與蓮霧,免費送給日本試吃,做為饋贈疫苗的回禮,三百九十萬劑疫苗等價大約可以送出三千公頓的過剩產能。這真是一個頗具創意的奇妙點子,不僅日本該送,立陶宛、捷克、波蘭都值得我們大方送,把這筆錢視同紓困或國防開支的一部分,不僅農民受惠,臺灣也絕對負擔得起。
習近平為了鞏固權力獨裁,還會不斷煽動毛左妖風,對臺灣社會展開認知作戰與極限施壓,這鼓勵了一批戰狼頻頻興風作浪,只圖邀功請賞,他們不在乎臺灣人民的觀感,也不關心終極統一的目標,但從國民黨胳臂往外彎的制式反應來看,已經達到了他們預期的效果,從兩岸農產品貿易的角度來看,真正有害的生物才不是什麼介殼蟲,而是手腦不協調的戰狼。
(本文為《上報》獨家授權《看中國》,請勿任意轉載、抄襲。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