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日本為何沒有美國式左派狂飆(圖)

發表:2021-09-08 20:2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5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日本
日本風光(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1年9月8日訊】在全球最早建立民主制度、最繁榮、最令全球矚目、羨慕、嚮往的美國,居然發生了長達近一年、以打砸搶燒為標誌的"黑命貴"運動;其對法律和人類倫理道德的踐踏,是任何有最基本文明的社會都不可容忍的。但這醜陋的一幕就居然在本應是文明標桿的美國發生了,其背後根源是左派的瘋狂,而且這種瘋狂正在顛覆美國的傳統,甚至要顛覆美國歷史。

1620年滿載清教徒的"五月花號"登陸美國,開啟了法治、選舉、基督信仰、強調個人權利和倫理道德的新文明,奠定了美國價值的底座。而現在左派民主黨竟要把1620這個美國的代表性符號改為1619,說這一年黑人被賣到北美,標誌美國是奴隸制起家。販賣人口、蓄黑奴都是歷史錯誤,但它絕不是美國的建國基礎,更不是美國推崇的價值。左派從要改變1620這個轉折點年份來顛覆歷史,到包括對小學生就灌輸自由選擇"變性",不再稱呼男女、改為中性,男女廁不分等等,要全方位社會改造,對美國進行根基性摧毀。

縱觀當今全球民主國家,幾乎都在相當程度上被左傾謬誤嚴重摧殘,從政壇被左派佔領,到社會被左派意識形態瀰漫。唯有日本是一個獨特的、仍頑強地保持著傳統和人類賴以生存的常識常理的亮眼。

日本是美國重要盟友,其民主制度還是在美軍佔領下建立的,為什麼日本就不可想像發生黑命貴那種打砸搶?有人可以說那是因為日本是單一民族。但是,日本在歷史上也沒有在自己本民族內發生過法國大革命、列寧十月革命、毛澤東的文革等那種翻天覆地式的社會改造,因為其獨特的文化有制約那種邪惡的社會機制。在日多年、現旅居愛爾蘭的中國作家喻智官的發現是:日本的成功是在硬體上(民主體制等)學習了西方,但在軟體上(社會文化等)堅持了自己的傳統。那麼哪些機製造就了今天這個獨特的日本呢?

一篇短文只能簡述幾個顯而易見的外在體現:

一是教育。早在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時就制定了法律,規定小學實行四年義務教育,後延長到六年、九年。早在中國1911辛亥革命結束大清王朝那年,30歲以下的日本人就全都受過教育,沒有文盲。而中國在中共建政的1949年,文盲率仍高達80%;在恢復高考的1977年,青壯年中仍有30%-40%是文盲。

法國、俄國、中國的造反/革命都是利用流氓無產者,參與者多是文盲,很容易被羅伯斯庇爾、列寧、毛澤東們煽動和欺騙。文盲多的地方窮人就多,更產生魯迅筆下那種又蠢又壞的地痞阿Q。法俄中的三場革命前,三國都有英國作家狄更斯精準觀察和描繪的"哀嚎遍野、心懷不滿"的貧困階層;它成為革命家煽動和依賴的對象。所以馬克思預言的"共產主義首先在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發生"完全失靈,而是首先在窮人最多的俄國和中國發生。窮人把革命當作狂歡節,因他們一無所有,失敗了也無所失,成功了則可打土豪分田地,還可翻身掌權。所以日本的普遍教育水平,降低了地痞無賴的產生。

重常識常理是日本文化核心

二是除了普及教育之外,更重要的是對孩子從小就開始注重傳統價值的傳授,其核心是"常識常理"。這四個字也是日本文化的核心。雖然日本有過二戰侵略戰爭這恥辱的一頁,但在歷史長河中,常識常理的價值在日本起主導作用,所以才會有當今這樣社會穩定、治安良好、經濟富有、政治民主的禮儀日本。

日本人從小學開始,就教育和訓練孩子們懂得自立、自理、自強;強調尊師、感恩、勤勞、潔淨等基本行為操守。舉個小例子,孩子們下課時要感謝老師,午餐前先感謝廚師,而且要自己去拉裝盒飯的推車,由孩子們自己分配食物。而且老師和學生一起用餐,飯菜同樣,校長也一樣。餐後孩子們自己清理飯盒、垃圾分類處理,並跪在地下把地板和座椅擦乾淨;這整套程序完成,才算午餐結束。不可否認,一個人兒時所受的教育和訓練實在可以影響一生的操守。日本人對童年的孩子們,不是進行意識形態的洗腦,而是對個人品行的訓練,實在是大智慧。

另外一件小事也可看出塑造日本人特性的細微推力:對分配後剩下的飯菜,孩子們抽籤,誰贏歸誰,等於訓練孩子們願賭服輸的公平精神。日本人崇拜強者,也不過份同情失敗者;這次輸了,潛意識都是下次贏回來,而不是嫉妒贏者、怨婦心態。日本被美國扔兩顆原子彈,徹底輸給美國,但日本卻是最親美、最沒有受害者心態的國家。而二戰被美國解放的中國,舉國上下動輒對美國一片咒罵,真是兩重天。一句話,日本人知道好賴,誰好學誰、誰優秀服誰。而連好賴都不知的,只能是無賴。

日本孩子上學不是家長接送,都是自己背包獨自去學校,從小培養自立自強、以自己的力量求生存的正常心態。所以日本社會從來沒有出現象法國大革命爆發前那種哀嚎遍地的窮困、以及俄國和中國革命前的嚴重貧富對立。即使今天,日本最窮、最富的兩個階層,各佔比都低於5%,而中產階級佔比高達92%!中產階級基本都是自力更生創造財富,行為更遵守常識常理,所以法國革命、俄國革命、中國革命,以及美國的黑命貴等胡作亂鬧的情形、以及左派要改造整個社會價值體系的瘋狂舉動在日本無法發生。這也是為什麼日本的保守派(conservatives,準確翻譯應是"傳統派")自民黨從1955年成立至今,過去66年執政了60年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絕大多數中產階級信奉傳統價值,自然多傾向保守派政黨。這是左翼和共產黨在日本無法囂張的根本原因。像拜登的左派民主黨這樣偷竊大選、搞同性婚姻、變性、男女廁不分、毒品合法化、成天給不勞而獲者發錢等等,在日本根本行不通,哪個政黨敢喊這些,就是政治自殺、會被民眾的選票淹死。

"恥感文化"重尊嚴、法治、禮儀

三是日本不僅從沒有"哀嚎遍野、心懷不滿"的龐大赤貧階層,而且還有一種"恥感文化",不會產生像美國這樣坐吃別人納稅款、領取政府福利的龐大群體。熱衷社會主義的歐巴馬剛上臺時,美國有2400萬人領福利,八年後他下臺時這個數字增至4700萬,幾乎翻一番。現拜登上臺,領福利者直線升至6000萬!美國有3.3億人口,等於平均每5個美國人就有一個吃福利。不靠自己雙手掙麵包的,更容易成為心態不健康的受害者心態的病人;這些病人們也不以吃福利過活為恥。

而在日本文化下,既不能產生那麼多懶人,更不會有那麼多沒有"恥感"的人。二戰後美國學者在《菊花與劍》中描述過日本人有一種"恥感文化",不是知難而退,而是"知恥而退";不僅是要面子,更是要尊嚴,有強烈的榮譽感。日本人的剖腹自殺也常是因為錯罪到自己都不能原諒而了斷,視其為最光榮死法;是那種恥感文化的極端表現。

大家都勤奮工作,沒有一個巨大的吃福利階層,是日本左派意識形態行不通的重要原因。而在美國的黑命貴運動中,很多參與者都是領取福利、不用工作的人,所以他們有時間(不用去幹活)、有精力,吃著勤奮致富者的納稅款,上街打砸搶炫耀暴戾。這個階層中很多人還最不懂感恩,反而嫉妒中產階級和富人,對社會心懷不滿。1831年法國學者托克維爾到美國考察後寫出的經典《論美國的民主》特別提到,當年美國這個初建國家的健康還在於,沒有一個像歐洲那樣哀嚎遍野、心懷不滿的貧困階層,更多人懷著感恩的心情勤奮創業,把靠自己雙手發財致富視為美德。今天美國的富裕程度遠遠超過190年前的托克維爾時代,但卻產生了多達6000萬、佔美國人口1/5的領福利大軍!它不是貧困的產物,而是左派推行社會主義、政治正確政策的產物,更是左派政客吸選票的手段。吃福利大軍是心態最不健康的一個群體,他們最容易成為左派煽動家的獵物。日本沒有這樣一個群體,這是左派在日本沒有市場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日本整體國民的勤勞努力、看重傳統、遵守常識常理、廉恥心強、盡量不冒犯或打擾他人等文化,都導致日本不可能發生中國文化大革命那種大規模的橫掃傳統、孩子揭發父母、學生鬥爭老師等反倫理、反尊卑的野蠻運動;日本也不會發生法國大革命那種狂飆性的全盤社會改造和動亂。美國黑命貴和左派的顛覆社會價值體系之舉,在日本也完全行不通。因為日本的傳統就是不熱衷轟轟烈烈的社會改造,而是自然實行著哈耶克在《知識份子和社會主義》中強調的"漸進性改革",也是波普爾在《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中倡導的"零星的社會工程",而不是左派知識份子熱衷的全盤社會改造,整體性地翻天覆地、大破大立。

雖然日本媒體也是左派絕對主導,也有大把左翼知識份子,但整個社會的文化氛圍、價值取向,法治傳統等都制約著激進派。所以法國大革命,俄國十月革命,毛的文化大革命,法國的五月紅潮,美國的黑命貴打砸搶燒等,在日本難以發生。這是日本的幸運,更是目前左傾嚴重的臺灣的榜樣。

對中國人來說,哪怕稍有基本常識、稍微知道點好賴,都不會跟著惡霸流氓式的獨裁政府三天兩頭亂反日,而是老老實實地學學日本社會的諸多美德,否則即使制度層面民主化後,社會層面仍不斷會有痞子特色的左傾運動。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