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延安貧困農民楊氏夫妻住了17年的土坯房。(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看中國2021年9月8日訊】(看中國記者古望琴編譯/綜合報導)2月底習近平在脫貧表彰大會上宣布中國進入全面小康,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不過歐美等國外媒普遍對此提出了質疑,美國《外交學者》雜誌(The Diplomat)9月6日撰文指出,中國農村貧困的根源不僅沒有消除,而且負效應影響深遠。
《中國的扶貧行動有多成功?》一文指出,2015年以來,中國政府已經花費了800多億美元根除貧困,派出77.5萬名幹部調查所有農村家庭,並為每個貧困戶分配一名幹部監督扶貧,甚至派出醫務人員到農村。許多普通公民也參與了,他們向農村家庭捐贈錢物,幫助農民銷售產品。
客觀的說,消除貧困運動確實改善了中國農村眾多貧困農民的生活。數百萬家庭在政府撥款和無息貸款的幫助下,搬入了新居,新的道路和其它基礎設施大量建設。但是,扶貧攻堅運動並沒有解決中國農村人力資本不發達,而這恰恰是農村貧困的根本原因。
文章指出,長期以來,落後的農村教育一直困擾著中國。研究表明,63%的農村學生在高中畢業前就已經輟學,營養不良、健康問題和缺乏早期教育是輟學的主要原因。據統計,因為營養不良和缺乏早期教育,中國一半以上的農村嬰兒,智商低於90;中國農村40%的學童,患有腸道寄生蟲;超過30%的農村學生有視力問題,但卻沒有眼鏡可以佩戴。
《外交學者》的文章認為,中國農村人力資本發展的驚人失敗,會對中國的未來產生深遠的負效應。目前的中國,約70%的勞動力沒有受過高中教育,缺乏人力資本發展的潛力。正如Rozelle和Hell所指出的那樣,他們只適合從事勞動密集型工作,例如在流水線上工作;由於缺乏學習能力,他們無法接受再培訓,從事高附加值的工作。
但是當前,中國希望發展創新驅動的經濟,勞動密集型的工作正在轉向收入更低的國家。中國經濟的這種轉型,可能會導致2-3億的中國勞動力成為結構性的失業者,他們會很快陷入貧困。
文章推論說,高水平的結構性失業會導致社會混亂;失業的勞動年齡人口,會對現狀不滿並要求改變。他們的憤怒,將成為中共集權的一顆定時炸彈。
面對這一巨大的挑戰,中國政府在解決農村人力資本發展上,顯然做得不夠。文章分析說,中國的扶貧攻堅運動,主要側重於讓貧困家庭的收入,超過每人每年4000元人民幣(619美元)的貧困線,同時為他們提供食品、醫療服務、教育和住房,但是農村的人力資本發展在扶貧的過程中被忽略了。
中國的官僚系統沒有激勵地方幹部改善農村教育。在《鄉村振興規劃(2018-2022年)》中,對地方幹部的22個考核目標中,只有一個目標和教育有關,而且還被標記為預測性的指標,不是約束性的,不是可以衡量的、有約束力的硬指標,也就不會進入幹部的考核。人力資本的發展,在中國的扶貧攻堅運動中,就是這樣被忽視了。
人力資本不能有效發展的另一因素在於,中國政府的農村教育只重數量,但質量被忽視了。從2015年開始,政府要求所有不能考上高中的學生,都進入職業高中,接受就業培訓,同時承諾取消職高的學費。Rozelle和Hell對中國政府的農村職業教育進行了跟蹤,他們的研究表明,經過一年的職業學習之後,91%的職高學生在數學考試中表現更差;而且56%的職高學生的就業培訓程課,講授的是低水平的製造業。結果是,低質量的職業高中教育不足以發展中國的農村人力資本;獲得了職高文憑的學生,在今後仍會面臨結構性的失業。
文章指出,如果中國政府不能在農村人力資本發展上取得真正的進展,其扶貧攻堅成果將會是脆弱而短暫的。中國的經濟增長正在放緩,尋找低技能的工作將變得日益困難,如果沒有學習和提升技能的能力,農民工很快就會發現,自己被困在社會的底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