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對聯是文人墨客間進行文采較量的主要方式。(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我國古代,對聯是文人墨客間進行文采較量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在遇到重要節日的時候,文人墨客們甚至會邊喝酒邊組織人比試做對聯的能力。可現在有人以為,對聯這種東西只要搞得押韻一些就行了。
但實際上,真正好的對聯不僅要符合押韻的要求,而且還要符合其他諸多要求才行。如果做對聯的人做出來的對聯達不到這些要求,那可想而知,他做出的對聯就肯定不會招人待見。這對一些自視清高的文人而言,簡直就是奇恥大辱。
一、作對聯要講求的規矩
首先,就是要做到工整和平仄協調。在我們作對聯的時候,是必須要符合工整和平仄協調的規矩的。因為這樣讀起來時,才會有種朗朗上口的舒適感。如果一個人在做對聯的時候連這一個基本要求都無法符合,那他做出的對聯遣詞再華麗,也是不會有人欣賞的。
其次,就是要做到賦予對聯比較高深的意境。對聯雖然看起來只有寥寥數語,但是它卻往往包含有非常高深的意境和寓意。如果做對聯的人做出來的對聯不符合這一規定,那他作出的對聯也會變得無人問津。
除此之外,作對聯的時候還有很多其他需要大家注意的規定存在,比如不能出現重複的字詞等。如果大家連作對聯需要講求的基本規則都不知道的話,那肯定是沒有辦法做出比較令人讚嘆的對聯來的。
二、古代文人墨客聚會時經常以對聯會友
古代文人墨客都習慣定期聚會,這樣可以方便他們交流一下學習經驗和心得等。而每次聚會的時候,大家都會邊喝酒邊以對聯會友。即有人出一上聯,然後找人對出下聯來。如果對得好,那便可獲得滿堂喝采。但若對得不好,也會招來其他人的哄笑。所以對於古代文人而言,聚會時作對聯不僅只是一個怡情的小遊戲,更事關他們的尊嚴和學識問題。
有一次,當一些文人再次聚會時,就鬧出了這樣一個小趣事:當時有一人出了這樣一個上聯,即「一日為日,二日為昌,三日為晶」。乍一看,大家都覺得蠻好對出下聯的,畢竟我國漢語文字中存在不少合字可用。但是細想一下,大家卻又都覺得這下聯並不好做出來。
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個原因是下聯必須跟上聯一樣都用到合字;第二個原因是下聯中不能再出現與上聯重複的字,也就是說不能再出現一二三這三個數字;第三個原因則是上聯中帶有數字,那下聯若想對得工整和符合作對聯的要求,那也得出現數字性的文字才行。
這樣一分析,原本躍躍欲試的文人便都不敢輕易出頭對下聯了。正巧這個時候,一個遲到的文人趕到了現場。本來按照規矩,他是需要自罰三杯的。但是大家都知道他這個人不勝酒力,便決定用對出下聯的方式來讓他躲過被罰喝酒的「劫難」。結果,這個文人不但順利對出了下聯,而且他對出的下聯還頗受大家認可。
剛開始這個文人看了上聯後,也發現它不是很好被對出來的。但是稍微思索了一番後,他便立即對出了下聯來:
七人是化,八人是仈,九人是仇。
結果他剛將自己對出的下聯說出來,便立即引來了眾人的喝采。因為他對出的這個下聯不僅符合做對聯需要符合的各項要求,而且耗時還非常少。
眾人覺得此文人非常有才,自然就更加樂意與他交往了。畢竟古代文人的身上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喜歡結交比自己更為優秀一些的人。既如此,那他們在遇到能對出這樣一個有難度的對聯來的文人時,自然就會表現出一副非常欣喜的樣子來了。
別看古人都把作對聯當成是一種用來消遣和比拚的方式,但是即便如此,對聯流傳到現代也並未像在古代的時候那樣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正因為如此,很多現代人才會連作對聯需要符合的基本要求是什麼都還不清楚,就更不要說能夠做到隨口就做出一副比較好的對聯來了。這對我們所有炎黃子孫而言,算得上是一種比較大的損失。
責任編輯:wendy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