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1年7月9日訊】貝殼與恆大暫停合作。
三棵樹公告稱,恆大5000萬商票逾期。6月29日晚間,三棵樹副總裁兼財務總監朱奇峰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恆大集團到期應收票據早前已經兌付完畢。
敲打還是妥協?無論是哪種,都可以發現,地產風險已經開始風聲鶴唳。
實際上,只有等到去地產進行到一定階段,我們才能發現「這次不一樣」的去地產決心。但同時,也是「這次不一樣」的地產風險。
一 地產不死,實業不興
封建時代,大地主和權貴階層掌握了絕大部門土地資源,以此放債收租,財富以非勞動手段加速向頂層匯聚。現代社會,將土地換成資本(地產)似乎也沒什麼兩樣,地產加速了財富以非勞動手段向頂層匯聚的現象。
然而,商業時代與封建時代畢竟不同。封建時代地盤在鄉村,以農業為基礎,社會架構穩定,農業產能極少退出,只要產能不退出,有口吃的社會就不容易出問題。但商業社會地盤在城市,城市人員流動,強調分工與互換,如果財富集中於一小撮人手中,如何能讓互換廣泛?
缺乏互換基礎,實體生存如何能不艱難?如果實體生存艱難,產能或會迅速退出,如果產能退出,問題就很容易浮現。從社會現象來看,房貸佔據了居民絕大部分購買力,影響居民消費能力極其萎靡,也就是互換基礎極其萎靡。一方面,房產推高實體成本,另一方面房產影響需求萎靡,兩頭擠壓實體,實體經營極其艱難……
地產不死,實體不興。
二 決心堅定與否?
面對一個空前的資產泡沫時,央行任何嘗試貨幣緊縮的努力都會導致其中某些泡沫破滅,進而風險擴散倒逼央行繼續放水,從而演變出更大的資產泡沫……直至放水受限。
2014-2015年中國也曾有去房產跡象(2015年大眾創業就是想刺激其它行業拉動經濟,取代房產),但最終股市作為蓄水池失敗爆破,進而倒逼貨幣放鬆,房產重新擔綱拉動經濟,演變成一個更大的房產泡沫。
中國去房產化的決心堅定與否?會不會發生如同2015年的反覆?
或許,最終需要看央行中的央行(美聯儲)還有沒有寬鬆空間,以及中國央行的外匯儲備防火牆(可以參考外儲與外債的變化,此處不做展開,你懂)是否堅實。
美聯儲顯然已經沒有了寬鬆空間(甚至有緊縮跡象),這必然會加強中國去房產化的決心。最終對地方政府賣地收入釜底抽薪。
三 房產若死,實體玩完
房價壓制已經很多年,但並沒能阻擋房價的上漲。原因在於地方政府的財政依賴才是高房價之根,地方政府有推高房價的動機。對地方政府賣地收入釜底抽薪是去房產化決心的表現。
但有了去房產的決心,就會有了去房產的風險。在常年地產依賴背景下,中國居民需求一直萎靡,地產和外貿是中國經濟的主引擎。
二季度央行例會提出要防範外部衝擊,大致上衝擊可能有兩個方向:
1)實體層面。出口異常暴增階段結束,出口正常化,對經濟拉動效果下降所形成的衝擊。
2)金融層面。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所形成的衝擊。
如果外部衝擊疊加去房產衝擊,這會對中國經濟增速造成較大衝擊(二次提出大眾創業對沖)。沒有一定的經濟增量,接近300萬億的社融如何償息?
去房產牽連廣泛(比如恆大風險會影響供應鏈上游、上游的上游,傳染金融機構等),但去房產最大的風險不在於房產本身,而在於債務積木搭的太高。
積木搭的越高,定向爆破越難,任一環節定向爆破都可能誘發積木整體崩塌,房產風險還有機會定向爆破嗎?
如房產風險引發債務整體性崩塌,銀行風險將集中爆發,銀行會被玩壞;金融恐慌或重創信用環境,實體融資環境將驟然緊縮,產能出清會集中發生,實體玩完。
四 雙重定向降息
央行想要的是既要穩房價(風險)和又要穩經濟,就是希望以時間換空間,以增長和通脹消化過高的房價。體現在官方公告上,是恢復經濟與防範風險之間的平衡。
但落實到政策執行上:
1)炒房的想要貸款,但央行憂心貸款炒房(炒股)推高風險,不給。
2)央行想讓實體貸款來推動經濟反彈,但大宗擠壓、地產擠壓、需求擠壓、債務擠壓、疫情擠壓重疊而至,實業艱難缺乏貸款意願(甚至即算拿了貸款,也未必是投向實體)。
想給的人家不要,想要的又不想給。糾結之間,M2和社融增速就掉下去了。
隨著社融和M2下行,宏觀債務鏈條越繃越緊,風險加大,尤以地產為甚。
從央行二季度例會來看,可以發現一些信號的轉變,央行似欲發力驅動定向降息,似乎是想以定向降息來穩住M2和社融,從而穩住宏觀債務風險。
1)小微企業貸款還本付息延期。
2)信用貸款支持計畫延期。
3)調整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確定方式。
4)推動實際貸款利率進一步降低。
仔細品味,大概可以發現央行意圖在資金來源和去向中施加雙重影響,製造雙重定向降息。
1)資金來源定向降息。銀行資金來源無非就是央行資金和社會存款,央行(各種粉)資金利率更容易衝擊國際收支平衡,或不利於匯率預期的穩定(二季度例會的措辭是匯率預期平穩)。在美聯儲緊縮信號的影響下,央行資金利率或更傾向於保持定力,繼續維持穩定。或側重於以金融壓制來降低社會存款利率,進而降低銀行資金成本,並最終驅動銀行貸款利率降低。
2)資金去向定向降息。限制資金流向地產,這會造成房貸緊張,進而推高房貸利率,房貸定向加息。銀行成本降低可以進一步向實體傾斜,實體定向降息。
然而貨幣如水,水無定性,很難確認這種定向政策的效果是否會恰到好處,既穩房價(風險),又穩經濟。對存款進行定向降息也將進一步削弱消費能力。
矯枉不過正,可能根本就無法矯枉。恰到好處只存在於理論中,每次救援後資產泡沫都會變大的原因正是因為但凡矯枉,都會過正。穩房價(風險)與穩經濟兩者都要,可能等於兩者都不要。
小結:
金融品(房)具有反饋放大特性,要麼漲,要麼跌,但難穩。如房產風險引發債務整體崩塌,恐慌或會重創信用環境,導致實體產能集中出清。
地產不死,實業不興;地產若死,實體玩完。
但也只有在玩完之後,實體才能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