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設銀行(圖片來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7月5日訊】中年人的崩潰,是從評職稱失敗開始的。
銀行的上升通道是非常狹窄的,中層管理崗很有限,絕大部分還被關係戶把著,留給普通人的機會四舍五入就約等於零了。但活兒總要有人干,為了鼓勵賣苦力的繼續出力,很多銀行就設置了主管、中高級職稱等。
這些職位雖然不是管理崗,但薪酬水平會比普通崗高20-50%左右,雖然比不上中層風光,但旱澇保收無風險,性價比凸顯。因此也成了食物鏈底層普工的香餑餑,競爭也異常激烈。
但是40-50歲的這一批中年人,在該類崗位的競爭中劣勢明顯。筆試考不過25歲的應屆畢業生,面試肯定也不是單位那些百靈鳥的對手,業務量又干不過那些業務骨幹,也就是周邊測評,能靠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爭幾分薄面。
最後能不能成,就看各考評要素的權重佔比以及領導最後願不願意幫你敲一顆背書章了。
這些年,見過太多的中年同事,特別是中年大叔,苦熬多年,職業發展目標一降再降,從中層降到主管,再從主管降到高級職稱,最後從高級職稱降到初級職稱。而初級職稱的滑鐵盧,就是壓垮中年人職業追求的最後一根稻草:愛咋樣咋樣的吧,老子還是當自己的老油條吧!
能從體制內殺出來的畢竟是少數,所以絕大部分體制內中年人的最終歸宿真的就只有老油條一條路了,不然還能咋滴,熱臉貼人家冷屁股這種事也不能幹一輩子,拚命做的業績上面還不一定看的上,那就不如躺平裝死吧,人生的主場也不一定在職場,老婆能賺也能體現我的成功不是
說說銀行的收入
銀行員工的收入到底高不高,這個問題,一句話根本說不清楚。
銀行員工的收入,跟銀行性質、具體崗位、所處地區以及時代特點,都有關係,且關係巨大。即使是同一個銀行的不同人員、同一個崗位的不同員工,收入差距都可以很大的。
先說地區差異。
我舉個例子,某四大行,在杭州分行的支行網點,櫃員,全部加在一起,15萬,屬於正常水平。同樣的網點級別,放在無錫,一年5萬。是不是覺得難以置信,因為按理說無錫的經濟發展水平也不差,房價現在也奔2萬去了,這個收入明顯不合理。主要還是地區情況不一樣,該行無錫地區之前出了好幾筆大的不良,導致整個地區近五年一直就是這個屌絲收入,基層員工尤為慘。
然後是崗位差異和績效差異。
這個就比較好理解了,櫃員和客戶經理的收入肯定不一樣,前者是固定工資旱澇保收,後者是業績為王。杭州地區的各家銀行的櫃員,10-20萬的都有,客戶經理的,5-200萬的,也很普遍。
有人說客戶經理5萬不可能,嘿嘿,那些背著不良貸款搞清收的,一個月就拿保底工資1200塊,5萬都是說多了。
再來說不同性質銀行的收入差異。
一般來說,各家行的平均收入待遇排名大致是這樣的:股份制>城市商業>農商行(農村信用社)>四大行。以櫃員為例,有些只能拿7-8萬,有些行卻可以拿20萬,差距就是那麼大。
還有用工性質的問題。
很多銀行都分正式工和外包工,即使同樣的崗位和工作,外包工的收入很有可能就是正式工的一半。比如櫃員,正式工如果15萬,外包工就是7-8萬。這個問題就不贅述了,哪兒都一樣。
最後就是時代發展的問題了。
十年前,銀行確實享受到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巨大紅利,錢少事多朝南坐,銀行員工實打實過了20年的舒服日子的。但是現在時代不一樣了,以支付寶、微信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金融業對傳統銀行業的衝擊非常巨大,再加上銀行內部的競爭日益激勵、民智的日益開化、信息對稱性不斷提高,銀行早就不是當年個銀行了,現在是純粹的服務業,無非名字好聽點,金融服務業,我稱自己為民工,是非常客觀的。
總的來說,銀行的平均收入,目前來看肯定是高於社會平均水平的,但是跟錢多事少這件事真的是相差甚遠,就跟所有行業一樣,旱的旱死澇的澇死,光盯著銀行就沒意思了。所以大家在現實生活中,別一聽誰說是銀行的就感嘆你一年賺不少吧,我們倒是想啊,實力不允許。
我昨天發的那個建行的哥們,為了推etc,這麼熱的天,大晚上的出去擺攤賣唱,就知道現在的銀行狗,有多慘了。底下還有評論說可是錢多待遇好啊,我說句公道話,現在的銀行一線員工,真的是操著賣白粉的心賺著賣白菜的錢,我幾乎蹲過我們行所有的坑,真的各有各的苦。
肯定又有人說你瞎嗶嗶啥銀行這麼差你們倒是滾啊別得了便宜還賣乖,講真,也不怕大家笑話,去看看銀行的離職率,能滾的真的也滾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那些是實在沒地方滾了,不是誰都有勇氣逃出體制內的,慣性而已,且熬著唄。
原題目:中年人的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