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圖片來源:Pixabay)
大雄世尊既渡了奉火的外道一千人,回溯瓶沙王的前約,應該去渡脫王舍城的臣民了。先是迦葉以耆年碩德,極為國王大臣人民等所尊崇和信奉,瓶沙王並把附近的村落,供奉為他的食邑,後來使人來報,說迦葉和弟子都去做那年輕的瞿曇沙門徒弟了。
國王聞報,深為詫異,一般官員民眾也都以為咄咄怪事,還以為是傳聞之誤,或者那青年沙門做迦葉的弟子吧。等到迦葉差人報聞國王,說不久當隨佛進程宣化,叫國王奉迎供養,大家才知道迦葉真的做佛弟子了。
於是瓶沙王帶領臣民,嚴整道路,儀式隆重,千乘萬騎的前往杖林迎請世尊。遙見佛坐在「遮越樹」下,威光赫奕,千眾圍繞。國王不覺肅然起敬,就遠遠地屏退左右、除去儀飾,躬親步行到佛前,禮拜問訊,退坐一面。於是迦葉以偈讚佛,並現神變,對眾宣說:「我自從跟隨佛學,才真得道,才得永斷生死煩惱,而獲真實的安寧。
諸位!在這個世間上,生死苦患逼迫得實在厲害,只有趕快隨佛修學,才能脫離生死煩惱的苦海。而登涅槃(即不生不滅意)安樂的彼岸!」大眾聞見之後,越加敬仰。
佛觀大眾的善根都已成熟了,就開始為他們說法。王和世尊反覆講論後,瓶沙王與數萬臣民都開法眼,得初果須陀洹地。於是國王重起頂禮,懺悔昔日阻佛出家要讓國分治的愚呆,並願意終身將飲食、衣服,供佛及僧。
佛也歡喜地讚嘆他,所以瓶沙王是帝王護法的第一人。回宮之後,並吩咐夫人綵女全宮內外、六齋三月奉持齋戒。那時摩竭提國有一位富翁,名叫迦陵,他在離城不遠的地方,有一個竹園,清靜空曠,景物艷麗,而且終歲茂盛,所以也叫做「寒林」,就把這個竹園供奉世尊、佛和僧眾游居其中,所以叫做迦陵竹園。
瓶沙王知道了,就在園中大造精舍、殿閣巍巍、堂宇相接、幢幡飄揚、壯麗宏偉,請佛及僧安居說法。遂稱為竹林精舍,這是供佛居住的第一個「僧伽藍(就是精舍)」,亦即是僧中有寺宇的創始。
其時,王舍城中有兩個婆羅門(也是修淨行的一種外道),一名舍利弗,一名目犍連,都是博學多才,智慧辯才過人,各有一百個弟子,很為當地人民所尊重的。他們兩個是很要好的朋友,互相愛重,互相要約道:「我們二人中哪一個先聞至道的,就要即來開示,可不能吝惜隱瞞的呀。」
一天,佛弟子阿舍婆耆比丘,到村莊裡乞食去,身披袈裟,手托鐵缽,安詳徐步,威儀整肅。在半路上和舍利弗相遇,舍利弗就問道:「我看你好像是新出家的,而能這樣威儀鎮靜,實在可敬得很!現在我請問你,你的師父是誰?他說些什麼教法?你可能告訴我嗎?」
阿舍婆耆從容答道:「我的本師是釋迦牟尼世尊,他的慈悲、福德、智慧、神通,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可是我年紀輕,學道日淺,豈能宣說佛的妙法?姑以所聽到的,為你略說一點吧!」繼著說了四句偈。是「一切諸法本。因緣生無主。若能解此者。則得真實道。」
那時舍利弗善根已經成熟,就言下開悟,成須陀洹。於是拜別比丘,回告目犍連,目犍連聽了偈言,也悟登初果。兩人不勝歡喜,各各帶領一百弟子同來佛所,請求出家,佛為他們剃度之後,廣說四聖諦法,二人和弟子同得阿羅漢果。
佛對眾弟子說:「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是大眾中最上首的兩個弟子。」於是佛有阿羅漢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了。
偷羅厥叉國有一位博聞強識的婆羅門,名叫迦葉,也有三十二相的端正儀容,財產富饒,喜歡佈施賙濟人家;他有如花似玉的嬌妻,卻不愛著色慾,獨好清靜,訪求至道。後來聽說釋迦牟尼佛出世了,現在竹林精舍說法。
迦葉喜不自勝,急忙尋到摩竭提國來。世尊預知他要來了,因他是大根利器,所以自去迎他,在多子兜婆的地方,和迦葉碰見了。迦葉皈依聞法。和佛同到竹園,隨學宣化。佛弟子中名叫迦葉的很多,因此叫他為大迦葉。
(待續)
責任編輯:陳錦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