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的奧林匹克花樣滑冰比賽場館將於今年建成(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5月26日訊】還有兩個月就要揭幕的東京奧運會,由於疫情關係,籌組工作遇上空前困難。明年二月舉行的北京冬季奧運會(冬奧會)也充滿暗湧。基於中國的人權狀況,美國國內抵制北京冬奧的呼聲一浪接一浪,不過,到底該以什麼形式採取抵制行動,政商界至今仍未達成共識。40多年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聯合抵制莫斯科奧運的一幕,是否會在北京重演呢?
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5月18日透過視像向跨黨派國會聽證會發表講話,呼籲各國領導人不要出席明年二月在北京舉行的冬季奧運會,以抗議中國侵犯人權。
她說︰「如果你願意向犯下種族滅絕罪的中國政府致敬,你有何道德權威去談論世上任何地方的人權問題。所以,留在家中支持你們的運動員吧。如果奧運會真的如期舉行,就讓我們透過外交方式進行抵制。在這議題上維持沉默是不能接受的。」
早在兩個月前,美國共和黨國會參議員羅姆尼曾在紐約時報撰文,呼籲對北京冬奧採取外交和經濟抵制。他促請美國總統在北京舉行冬奧期間,不要按照以往習慣,派遣外交人員和白宮官員到北京,改為邀請海外的中國異見人士、宗教領袖以及少數民族代表到北京觀禮。
鑒於商業贊助和入場券是奧運會重要的收入來源,羅姆尼呼籲美國企業不要組織客戶到北京觀看冬奧。他表示,除了參賽運動員和教練員的家屬,其他美國人應留在國內,以免觀賽和酒店等花費為中共政權帶來龐大收益。
美國部分國會議員和人權團體一直呼籲美國全面抵制北京冬奧,也就是不派運動員參賽,呼籲這項四年一度的體壇盛事異地舉行,但是遭到美國奧委會和不少美國民眾的反對。
全面抵制未必符合拜登方針
澳大利亞中華全球研究中心研究員宋文笛對美國之音表示,全面抵制北京冬奧未必符合拜登政府的外交方針。
他說:「抵制冬奧的形式和拜登現在強調的增加國際參與是有一定抵消的。而且美國如果參與冬季奧運的話,有機會展示它在運動乃至相關的科研和其他方面的實力。完整並全面的抵制北京冬奧對於美國的政策方向來說,可能不是現在最適合的舉動。畢竟現在拜登是以‘斗而不破’的方向處理跟中國的關係。」
宋文笛認為,美國以外交形式抵制北京冬奧更有利於和中共斡旋。他說:「外交抵制為主,(加上)局部性的商業抵制吧。商業抵制最後的力度到底有多強將取決於北京的回應和表態。這將成為美國跟中國談判的籌碼。」
瑞典服裝品牌H&M宣布不採購新疆棉花事件,今年三月在中國大陸引發抵制潮。中國官媒聲討H&M,認為此舉與放棄中國市場沒有分別。事件也觸發中國網民抵制其他曾就新疆議題發聲的國際品牌。
跨國企業進退維谷
有分析認為,企業對於是否抵制北京冬奧陷於兩難境地,一方面要向中國以外的消費者,表現出關注人權的形象,另一方面則要避免得罪北京,以免被中國市場拒於門外。
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臺灣中亞學會秘書長侍建宇相信,對於國際品牌來說,抵制北京冬奧是艱難的決定。
侍建宇說:「經濟杯葛也不見得是政府說了算。政府要在桌面下跟廠商討論。這些廠商和美國政府和本國政府都有千絲萬縷的政商利益。他們也會提出:‘你要拿什麼賠給我?’。美國之前因為新疆的議題對中國已採取了很多貿易相關的制裁,包括前一陣子討論的新疆棉花的問題。廠商如果招致損失,你現在還要叫它進行杯葛。它一定會跟美國政府說:‘你拿什麼來還給我?’畢竟商人是講商業利益,不是講人權問題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夏季奧運會曾連續兩屆出現大規模抵制行動。1980年,美國和多個國家聯合抵制莫斯科奧運,抗議前蘇聯入侵阿富汗。前蘇聯為這屆奧運投入了大量資源和人力物力,最後卻只有80個國家參與。四年之後,前蘇聯以牙還牙,帶領東歐集團等接近二十個國家退出美國洛杉磯奧運。
北京冬奧成莫斯科翻版?
今年二月,全球180個人權組織組成國際聯盟,呼籲各國關注中國人權狀況,抵制北京冬奧會。國際聯盟表示,國際奧委會在2015年授權北京主辦冬奧會,認為會成為促使北京進步的催化劑。但實際情況似乎並非如此。一些觀察人士以中國圍捕香港民主抗爭者,在西藏數以千計藏人政治犯面對酷刑,新疆有至少180萬維吾爾人被關押在勞教營等實例說明,中國無意改善國內人權。
各界發出強烈的反對呼聲,使人關注,北京冬奧會否成為莫斯科奧運的翻版。
2021年2月5日,在北京郊區延慶冬奧會場館遊客中心,戴著口罩的觀眾觀看展覽。
一個人權聯盟呼籲全面抵制北京冬奧會
侍建宇認為,冬季運動強國以北歐等西方國家為主,估計這些國家的運動員未必會響應聯合抵制北京冬奧的號召。
他說:「美國能否動員優秀運動員全面杯葛北京冬奧其實是有疑問的。如果這些國家不見得願意的話,等於不會成功。如果美國沒有辦法成功杯葛(抵制)冬奧的話,還不如不做。現在美國(佩洛西)的講話大概是朝不全面杯葛的方向來走。」
洛杉磯將於2028年再度舉辦夏季奧運會。臺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認為,無論美國是否抵制北京冬奧,又或者以什麼形式抵制,相信七年後的洛杉磯奧運會並非考慮因素。
蘇紫雲對美國之音說:「因為當時(上世紀八十年代)是冷戰時期,全世界基本上分成兩大集團。當年的共產集團是(前)蘇聯老大哥說了算。從現在的世界格局來看,中國的確有它的影響力,但是剛性影響力可能並不如當年的蘇聯集團。即使美國全面抵制北京冬奧,北京反過來要報復的話,所能號召的國家可能遠不如1984年(前)蘇聯抵制洛杉磯奧運的那種規模。」
北京冬奧將於明年2月4日揭幕。北京將成為首個先後承辦夏季和冬季奧運的城市。北京主要承辦冰上項目比賽,雪上項目則在延慶縣和河北張家口市舉行。
如果佩洛西口中的外交抵製成為事實,北京冬奧賽場上會出現什麼景象呢?
外交抵制勝於針鋒相對?
澳大利亞中華全球研究中心研究員宋文笛估計,在「鳥巢」舉行的開幕式上,可能會出現與以往不一樣的美國代表團。
宋文笛說:「透過強硬方式製造談判籌碼,然後製造誘因誘使北京來改變政策,而不是要中共領導完全100%下不了臺。(美國)可能讓美國本土公民社會的意見領袖、人權倡議家,又或者是記者(出席開幕式)。這是一個可能的方向。」
臺灣中亞學會的侍建宇不排除北京冬奧領獎台上會出現戲劇化的場面。他說:「曾經聽過一些歐洲的國傢俬下在講,它們可能會要求運動員,如果這些運動員也覺得人權議題和價值是它們參加奧運會一部分使命的話,他們可以在賽場上比賽過程中或者領獎時,不管是透過口頭或者服裝上的一些象徵儀式,展現他們對議題的不滿。不過這都不會影響到冬奧賽事進行,只是一定程度上引起全世界人們的注意而已。」
臺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認為,與全方位抵制相比,相對溫和的外交抵制更能讓中國老百姓反思。
他說:「有參加,可是並沒有讓中國辦完完整的儀式,其實比全面抵制演變成針鋒相對更有意義。還有更深層的(意義)就是對中國的‘內宣戰’。我們可以想像一個場景,在北京的冬奧,中國民眾會發現它不是一個完整的奧運,也就是以美國為首的各國官方可能聯合進行外交抵制,會讓中國民眾理解為何西方國家會對他們採取這樣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