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參加了與馮德萊恩、默克爾、馬克龍和習近平的視頻會議。(圖片來源:JOHANNA GERON/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5月10日訊】曾被視為中國聯歐制美的重要武器——中歐投資協定,宣布胎死腹中。歐盟執行委員會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表示,由於中歐互相制裁,外交關係惡化,歐盟執委會爭取成員國及歐洲議會批准這份協定的行動實際已中止,意味著這份協議將不會被確認及執行。
中歐關係在川普(特朗普)時代本來不錯。雖然歐洲飽受疫情困擾,也有不少歐洲人認定病毒從中國傳過去,但在德國全力推動下,談判了七年的中歐投資協定去年底終於達成協議,只需歐盟27個成員國及歐洲議會批准就可生效。可是,今年初開始,新疆教育營人道危機越來越受國際關注,美國列為種族滅絕,加拿大、荷蘭、英國等議會亦有同類議案,歐盟於3月22日聯同美英加三國宣布因此制裁四名中國官員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公安局。這是六四事件以來歐盟首次制裁北京。中方其後反制,制裁十名歐洲議員、學者及四個歐洲組織。
駐各國使節表演惹眾怒
其實,中歐關係生變不僅源於互相制裁,還因北京的戰狼大使與歐洲國家展開連場交鋒。2月份,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致函法國參議員,阻撓他們訪問臺灣,信函內容曝光後引起軒然大波,而中國駐法使館官方推特還將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學者邦達茲稱為「小流氓」。法國外長傳召盧抗議,但盧兩天後再度去信法國議員,警告「若法國太過積極推動臺灣參與國際組織,將會面臨制裁」。
上月底,美國駐法國臨時代辦阿傑勒邀請臺灣駐法代表吳志中到其官邸聚餐,是美臺1979年斷交以來首次,相信法國朝野樂觀其成。
除了中法關係,中國與瑞典的關係也鬧僵。4月初,瑞典的中國專家及自雇記者奧爾森因報導中國抵制瑞典品牌H&M事件,遭中國大使館寄發電郵威脅,指控他散佈錯誤訊息激起反中情緒,要他面對行動後果。
中國駐瑞典大使桂從友更多次與瑞典傳媒交鋒。早在三年前三名中國遊客報稱在斯德哥爾摩的酒店被逐及遭瑞典警察粗暴對待,桂從友就多番批評瑞典傳媒,今年1月20日被瑞典外交部召見,指摘他干涉瑞典新聞自由。由於桂從友多番對瑞典政界和記者施壓,召見抗議也沒用,觸發瑞典在野黨憤怒,要求執政黨更強硬,兩大在野黨要求將桂列為不受歡迎人物及驅逐出境。
此外,中國駐土耳其大使劉少賓、剛卸任的駐英大使劉曉明,加上駐巴西裡約總領事李揚發,都是駐外戰狼佼佼者。他們對中歐關係失控,進而令中歐投資協定無疾而終,也有一定「貢獻」。當然,他們只是臺前演員,順著外長王毅及政治局委員楊潔篪的戲路而演出。楊潔篪3月中在阿拉斯加用16分鐘訓斥布林肯、沙利文,指「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已完美示範如何做個合格的戰狼外交官,故說他們搞砸了中歐關係,有點言過其實,那是北京領導層的戰狼外交戰略決定的。
有專家認為,中歐投資協定對中國經濟增長刺激作用有限,相反歐盟即將提出的防堵中資並購歐洲企業和參與招標、反制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的新法例,對中國的衝擊更大。這是經濟層面的分析,當然很合理。但中歐投資協定重要性從來都是在政治及外交層面。中美形同進入新冷戰,歐洲態度極關鍵,這份中歐投資協定就是勾住歐洲的錨,令歐洲不會飄向美國。北京在拜登上臺前,突然向歐盟作出重大讓步以換取協議,就是擔心歐洲將接納拜登的結盟抗中戰略。如今這個錨勾不住歐洲,不僅可能讓中歐分道揚鑣,更大大增加拜登結盟抗中戰略的成事機會,這個影響才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