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農民和鳳梨(圖片來源:SAM YEH/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3月14日訊】德國當代評論家卡洛琳恩可在她所寫的《差異自由消失的年代》一書中說,「開放社會最大的關鍵就是持續容許,宗教、語言、性別、文化的多樣性,唯有如此,才能讓異議者綻放自由的光彩」,反過來看,統一、同質、一致,就是自由的殺手,為了達到這三個條件,強者只好施展暴力,結果助長了仇恨。
統獨來自意願而非使命
歷史上納粹德國對猶太人迫害,蘇維埃共產黨掌權後清算異己,乃至中共奪取政權後的多項政治運動,無一不是為了追求同質。
臺灣多數民眾拒絕被中共併吞,不只是文明差異程度而已,臺灣進行40年的民主化運動,很顯然已經打造臺灣走向開放社會,但是,中國的40年改革開放,幾乎被共產黨完全主導,本質上和計畫經濟沒有兩樣,所謂自由,只是樣板奴隸自由,國家企業還是高高在上,民間只是附庸,黨的政策用力在經濟層面居多,忽視公民教育,反觀社會的封鎖、自閉、單元,以及排他性仍然強烈,當中臺展開相互來往30年以來,這兩種不同價值的碰撞,也更加激烈。
中共和臺灣社會的衝突,同樣出現在新疆,改革開放後的經濟發展,鼓勵維吾爾族的自主性格,穆斯林文化和漢族文化激烈衝突,結果造成今天的文化滅絕和種族排斥,香港則是企圖把一半的民主化,引向全面港人治港的完全民主,結果卻刺激到中共脆弱的國家統一神經,中共暴力鎮壓下,港人的民主終究一夕喪失。
北京散播仇臺言論
看看今年中共兩會,從上到下,所傳播的仇臺言論,就可以理解,卡洛林可恩這句話正確無比,中共為了併吞臺灣,消滅異議,把民族主義無限上綱,圈養一大堆仇恨臺灣的所謂「義和團粉紅衛兵」,從網路翻牆散播仇恨臺灣的言論,而臺灣的在地協助者,也變成二手傳播的凶手,真假訊息交叉利用,對臺灣進行洗腦認知作戰。
中共兩會上,王毅的戰狼嘴臉,倒黑為白,還有所謂臺灣代表還大言不慚,認為中共在鳳梨事件上只是給予臺灣恩惠,所謂臺灣人大代表,不知臺灣社會情緒,對臺灣語言霸凌,恩將仇報,讓人嘆為觀止。
今天從廣東徐聞到海南島種出來的臺農16號、17號鳳梨,幾乎全部由臺農一手栽培,技術無償讓給中國農民,說難聽一點,不要說種鳳梨的技術,如果沒有臺農辛苦指導,中國人連鳳梨也不會吃。一名臺灣鳳梨農民告訴我,他曾經被邀請到成都,指導中國人如何切鳳梨,吃鳳梨,這只是兩年前的事而已。如今,中共突然中斷臺灣鳳梨進口,緊接著鼓勵徐聞鳳梨上市,違背WTO的自由貿易精神,事實上,中臺在農產品貿易上,中國農產品輸入臺灣的金額,遠大於臺灣進口到中國,如果真的要搞「你禁止,我也禁止」,那麼受傷更大的是中國農產品,正確的做法是中國應該讓不同來源的產品平等上架,讓消費者自由選擇,而不是這位臺灣代表所說的,「中國也有鳳梨,給臺灣鳳梨進口,是施給臺灣恩惠」,臺灣代表把臺灣當乞丐,討好中國,這樣的人一說話,就是看扁臺灣的仇視言論,還不知道飲水思源,難怪中國併吞臺灣的企圖,一直無法完成。
中共企圖把不同的社群放在一起生活,發明所謂「一國兩制」的併吞模式,但是,卻又縱容來自網軍和小粉紅甚至高層黨國高官,所發表的仇臺言論,負負相加,無法得正。
卡洛林可恩說,「在仇恨暴力肆虐的年代,沒有人是局外人,當‘仇視者’開始反省仇恨很可能是‘有毒的政治情緒’,並且加以制止,我們才會找到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為社會打造良好的民主基礎,讓彼此有所差異的社群,可以一起生活下去」,這句話恐怕王毅也不懂。
仇恨最終以戰爭收場,戰爭再度複製仇恨,循環不已,唯有中共接受並尊重臺灣是一個獨立國家,才是兩國統一或合併的開始,疫情後的中臺關係如何營造,主動權還是掌握在中共手上。
(文章由《民報》授權《看中國》轉載。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