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大,抱的期望應該越小。(圖片來源:Adobestock)
孩子越大,抱的期望應該越小
俄國作家特羅耶波利斯基(Gavriil Troyepolsky)說過:「生活之所以前進,是因為有希望在;沒有了希望,絕望就會把生命毀掉。」 是啊,推動我們生命無休止向前的,就是蘊藏在我們內心的希望。希望讓人有了勇氣,讓人有了無限的動力,希望就像一個神奇的魔法師,把很多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同樣地,當希望破滅時,它對我們的打擊同樣巨大,甚至比希望的力量還要大,它可以輕鬆地將人打垮,摧毀一個人的意志,不動聲色地毀滅一切。
每個家庭迎來小寶寶的時候,都充滿了無限的希望。看著他可愛的臉龐,每一對父母都彷彿看到了家庭的新希望。當我們看著孩子一點點地長大,我們的希望也隨之增加:他會說話了,我們就希望他學唱歌;他會走路了,我們就希望他成為運動健將;他會算數了,我們就希望他未來成為數學家;他上學了,我們就想像他就是班裡最優秀的孩子……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不停地在內心更新著我們的希望。但往往卻是那些不切實際的希望不斷被打破,讓我們看到現實的無奈。
***********
平平今年十二歲,已經上六年級了。他的母親是博士,爸爸是碩士,孩子遺傳了父母的良好基因,他可以輕鬆解答全班同學想了幾天的題目,而且可以用不只一種方法解答。有的時候,老師剛寫完題目,他已經有了答案。遇到有同學不懂的時候,老師也會請他幫忙講題,他的語言表達能力一點不亞於老師。甚至有時老師不會的題,他也可以找到解決方案。
有這樣一個高智商的孩子,哪個父母都會對孩子的未來充滿希望。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媽媽特意賣了房子,換了最好的學區房,一家人從四十幾坪的敞亮大房,搬進了不到二十一坪的小房子。平平不理解,為什麼他要和社區裡從小玩到大的小朋友說再見?平平不理解,為什麼他要從有單獨衛浴的房間,搬到這個不到三坪的小房間?媽媽對此的解釋是:「你要上最好的國中」。
為了實現全家人的希望,媽媽向公司請了一年的長假,想在家裡輔導平平功課,做好平平升國中的準備。媽媽從小到大都是班裡的第一名,懂得很多學習技巧,她要把這些好方法都傳給平平,媽媽相信平平可以比她更優秀。
每天早上六點鐘,媽媽會準時把平平從被窩裡拉出來,讓他背整理好的單字。因為媽媽以前就是在早上背英文的,早上效率高,記得牢。可是平平不喜歡,他喜歡睡懶覺,他總覺得自己睡不飽。媽媽發現他確實睜不開眼睛,於是去查了資料,覺得平平也許是缺鉀的原因,所以她買了大量的香蕉,還讓他適當輔助藥物補充鉀元素。
平平也不喜歡英文,他根本不願意背東西。一早起來,媽媽拿著每天準備好的單字卡,借助發音幫助平平記憶,還幫他分析詞根、詞性,可是平平一聽這些就頭痛。媽媽覺得也許是他用腦過度的原因,只要平平一喊頭痛,媽媽就為平平做頭部按摩,但要求平平還得繼續背,不能因為頭痛而耽誤背單詞。平平早上完成不了媽媽規定的任務,媽媽就在他上學的路上,一邊開車,一邊讀給平平聽,以加深平平的記憶。
由於平平起得比平時早,即使第一節課是他最喜歡的數學,他也會打瞌睡,聽不了三分鐘眼皮就開始打架,然後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每當老師點他答題,熟睡中的他就會驚醒。平平看看黑板,流利地回答出了問題,老師也就不再和他計較。所以平平上課睡覺的時間慢慢增多了,第一節課睡,第二節課還睡,有的時候一直昏昏沉沉地睡到放學。因為平平一直在睡覺,同學請他解題,他也不願意,總是說:「等等吧。」慢慢地同學不再找他了,他的朋友也變少了。
媽媽的計畫為期一年,詳細到每月、每週、每天做什麼都安排好了。放學後,只要媽媽接到平平,平平就開始了新的補習任務,其中還包括國中的物理。因為媽媽打聽到,國中面試會有物理題,而媽媽是理科生,物理正是自己的強項。每天放學後,媽媽就像平平的私人全科家教,四十分鐘數學、四十分鐘國語、四十分鐘英文、四十分鐘寫作、四十分鐘聽力,平平所有的時間都被一個又一個四十分鐘給打碎填滿。平平看著媽媽整理得密密麻麻的表格就想睡覺,他總覺得自己的大腦再也塞不進一個字了。
而媽媽卻恰恰相反,無論是講題還是檢查,都一絲不苟,一點不讓平平偷懶,就連平平上廁所,媽媽也是拿著碼錶。「平平,你已經超時一分鐘了,等等數學補習要延長一分鐘。」、「平平,你已經超時兩分鐘了,你上床的時間就要延後兩分鐘。」平平對媽媽說的所有話都提不起精神,他只想在廁所裡睡覺。
平平在媽媽的密集培訓中,度過了小學的最後一年,最終媽媽如願以償,平平進入了最好的國中和最好的實驗班,但是從此以後,平平成了班裡成績倒數的學生。進入國中後,平平對學習一點興趣都提不起來,上課還是喜歡睡覺。下課後,只要媽媽不在,他能不寫作業就不寫作業;到後來即使媽媽在,少做一題、少寫一頁也是常有的事。英文成績則更糟糕,他只要聽到「英文」兩個字,就想起過去一年不能睡懶覺的早晨,對此深惡痛絕,對漂亮的英文老師也嗤之以鼻。
現在平平上了初二,成績在班裡依然是倒數幾名,媽媽每天焦慮得只能靠吃安眠藥才能休息。
如果一個家庭沒有對孩子抱有美好的希望,是父母的不負責任;但如果父母僅僅是因為自己的虛榮心給孩子訂出不切實際的目標,結果只能是讓人失望。平平天資聰穎,原本應該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他在學校、班級獲得了自信,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完全可以遵循自己的內心需求,爬上更高的臺階。但是媽媽為他設定了一個他自己並不清楚的目標,打亂了他的節奏,破壞了他的期望,這讓平平走向了極端,同時也讓媽媽從希望走向絕望。
【啟示】
做為父母,我們有義務為孩子做好人生規劃,但是這個規劃必須建立在孩子自身能力的基礎上,父母要順其性而為之。所以父母在規劃孩子未來時,需要注意幾件事:
第一,期望要建立在孩子已有的基礎之上。父母在給孩子明確方向和目標的時候,一定要實事求是,要符合孩子的原有基礎,過高的要求只會讓孩子自暴自棄,與希望背道而馳。
第二,比起父母的期望,更要重視孩子的需求。父母為孩子做好人生規劃是件必須且重要之事,但當孩子已經有了朦朧的世界觀時,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任何期望都應該首先尊重孩子的意見,因為若孩子不認可、不配合,最終得到的只能是失望。
第三,孩子的年齡越小,抱的希望可以越大;但孩子年齡越大,抱的希望應該越小。年齡小,孩子的可塑性就強,你給予他什麼,他就接受什麼。而隨著孩子長大,開始有了自己的人生經驗,如果這時父母完全憑自己的主觀意願幫孩子做出決定,孩子的叛逆心理反而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