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一代英主李世民的「忍」字真跡。(圖片來源:看中國合成)
《忍經》為元朝人吳亮所著。元成宗大德十年丙午(公元1306年),杭州人吳亮彙集歷代名人有關「忍」的言論和歷史上隱忍謙讓、忠厚寬恕的人物、事例彙編而成《忍經》一書。《忍經》是一部寓意深刻、濟世勸善的良書。而歷史上也不乏人們因忍而勾銷了債主和冤家宿債的事例。
勸世良言、古訓嘉言可以作為今日之借鑒。筆者繼續為讀者介紹《忍經》一書中的部分內容。
【原文】《朝天懺》曰:「為人富貴昌熾者,從忍辱中來。」
【原文】紫虛元君曰:「饒、饒、饒,萬禍千災一旦消;忍、忍、忍,債主冤家從此盡。」
【原文】藺相如曰:「兩虎共鬥,勢不俱生。」
[參考譯述]藺相如說:「兩隻老虎爭鬥,肯定不能都保存性命。」
【原文】晉衛玠嘗云:「人有不及,可以情恕。」又曰:「非意相干,可以理譴。終身無喜慍之色。」
[參考譯述]晉代的衛玠曾經說過:「別人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可以從情理上原諒他。」衛玠又說:「意外的無故冒犯,可以用道理來折服,以理服人。一生要保持溫和,不要喜怒形之於色。」
(衛玠的這兩句話,成為一個成語——情恕理遣,意思是以情相恕,以理排遣。指待人接物寬厚和平,遇事不加計較。)
【原文】張公藝九世同居,唐高宗臨幸其家。問本末,書「忍「字以對。天子流涕,遂賜縑帛。
[參考譯述]張公藝一家九世同堂,唐高宗親自駕臨他家,問他何以能九世同堂,他寫了一個大大的「忍」字回答唐高宗。高宗感動得流下眼淚,於是賞給了他家綢緞。
【原文】虞世南曰:「十斗九勝,無一錢利。」
[參考譯述]虞世南說:「打十次架,勝了九次,也沒有一點好處。」
【原文】韓魏公在政府時,極有難處置事。嘗言天下事無有盡如意,須是要忍,不然,不可一日處矣。公言往日同列二三不相下,語常至相擊。待其氣定,每與平之,以理使歸,於是雖勝者亦自然不爭也。
[參考譯述]韓琦在官府時,常有很難處理的事情。他曾說,世上沒有盡如人意的事情,必須要忍讓,不然,就一天也待不下去。他還講過,從前有兩三個同僚互相瞧不起,說話常常引起互相攻擊。等他們氣消了,韓琦常常給他們公正地指出是非,一切用道理來說服、以合理為旨歸。於是,即使獲勝的人也不再爭鬥了。
【原文】程子曰:「憤欲忍與不忍,便見有德無德。」
[參考譯述]程頤說過:「從一個人能不能克制憤怒與慾望,就可以判斷他有沒有道德修養。」
【原文】白居易曰:「惡言不出於口,憤言不反於出。」
[參考譯述]白居易說:「傷害別人的話不能說,憤怒的話也不能向傷害你的人說。」
(待續)